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史记·韩世家》新证

发布时间:2025-02-06 17:50
  《史记·韩世家》系统地记载了春秋时期韩氏发展及战国时期韩国历史,与《左传》、《战国策》等传世文献相结合,便可大体窥得韩国历史发展之全貌。韩氏在晋国为卿时期的地位便举足轻重,以至于三家分晋而韩氏占有其一;降至战国,地处中原地区,扼天下之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有序进展,出土大量有关韩国的简帛文献和青铜器(带有铭文),学术界对韩文化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据此可弥补司马迁因据战国年代久远难免造成的记载疏漏,本文尝试整理这些累积的出土材料与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从世系、人物事件、城邑及疆域四个方面对《韩世家》进行新证。首先根据《左传》、《世本》等传世文献与羌钟、《清华简系年》及温县盟书等考古发现相结合理清韩氏家族世系脉络,并对历代王室人物有争议的纪年、谥号等问题加以论证,主要理清韩氏族属、武子后三代、有无简子庄子、有无列侯文侯及韩哀侯至韩懿侯世系等问题;其次对整个《韩世家》所发生至今仍有争议的如“聂政杀韩相侠累”及“韩严弑其君哀侯”等事件分析各家之观点,提出新的论证,以及利用考古发掘说明“昭侯不出高门”之“高门”为何门、及用云梦秦简《编年记》补充韩亡后的分裂活动;再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1韩原位置图(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5-36图为底图)

图3-1-1韩原位置图(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5-36图为底图)

图3-1-1韩原位置图(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周初时分封给韩侯,为古韩国,后为晋所武公将此地封予桓叔之子韩万,所以韩原就作邑,也为韩氏之宗邑。


图3-2-1州县位置图(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5-36页图为底图)

图3-2-1州县位置图(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5-36页图为底图)

图3-2-1州县位置图(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5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列国都邑》“州”下云:“在今里,后属晋。原为郤称邑,后为乐豹邑。昭三年,晋人以赐宋乐徒居之。”①梁玉绳《史记志疑》案:左昭七年韩宣子以州易原定八年晋止宋乐祁之尸于州,是仍属晋地,故宣子得居之。这是


图3-3-1铜戈、铜矛、铜镞图(1)(2)为铜戈,图(3)为铜矛,图(4)为铜镞

图3-3-1铜戈、铜矛、铜镞图(1)(2)为铜戈,图(3)为铜矛,图(4)为铜镞

(2)(4)图3-3-1铜戈、铜矛、铜镞图(1)(2)为铜戈,图(3)为铜矛,图(4)为铜镞。(《战国宜阳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88年第3期。)


图3-3-2宜阳古城平面图

图3-3-2宜阳古城平面图

图3-3-2宜阳古城平面图《洛阳韩城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1北秦岭南麓为墓葬群,其中,最大的1号大冢据考证是铜列鼎、铜编钟、铜豆和车器玉器等,此地为韩国的于宜阳,葬于宜阳,其迁都于此并非绝无可能。



本文编号:4030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4030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