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清时期永昌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及其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7-07-15 18:24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永昌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及其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永昌地区 民族文化 旅游价值


【摘要】:明清时期的永昌地区,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当地民族有罗罗(彝族)、百夷(或摆夷,即傣族)、白人(白族)、蒲蛮(布朗族)、哈刺(佤族)、峨昌(阿昌族)、崩龙(德昂族)、力些(傈僳族)、野人(景颇族),以及外来的汉族、回回(回族)、苗族、满族等,各自分布在不同地区,或聚族而居,或混杂而处。随着明初大量外地汉人的迁入,民族构成上逐渐以汉族为主,但原来世居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吸收、渗透、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对此资源的研究、挖掘和利用,不仅可以补充和拓展今保山地区的多元文化,也将增添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魅力,为现代旅游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本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前言。指出本文的选题缘由,对论文的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等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元代以前永昌地区的民族构成。按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以及元代各时期,分阶段论述永昌地区的民族状况。 第二章,明清时永昌地区的民族构成。分别论述明清两代永昌地区民族的分布和发展,以及外来移民进入永昌地区的情况。 第三章,明清时永昌地区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字、服饰、饮食及习俗构成了永昌多元的民族文化;明清时外地移民的进入加速了汉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同生产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的共处,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明清时期永昌地区的特色景观。《徐霞客游记》中的永昌风土及史籍中的“永昌八景”、宗教景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永昌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第五章,永昌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主要结合现代旅游学学科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并对开发今保山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提出作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明清时期 永昌地区 民族文化 旅游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前言9-18
  • 第一章 元代以前永昌地区的民族构成18-32
  • 第一节 两汉至唐宋间永昌地区的民族分布18-27
  • 一、东汉前的哀牢国18-23
  •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23-24
  • 三、唐宋时期永昌地区的民族24-27
  • 第二节 元代永昌地区的民族27-31
  • 一、白人28
  • 二、峨昌和野蛮28-29
  • 三、金齿百夷29-30
  • 四、蒲蛮30
  • 五、蒙古族、色目人和汉族30-31
  • 本章小结31-32
  • 第二章 明清时永昌地区的民族构成32-45
  • 第一节 明代永昌地区的民族32-35
  • 一、焚人32
  • 二、罗罗32-33
  • 三、峨昌33
  • 四、结些、野人33
  • 五、哈喇、古剌、哈杜33-34
  • 六、百夷、摆夷34
  • 七、蒲人34-35
  • 第二节 清代永昌地区的民族35-40
  • 一、白人、P鹑,

    本文编号:545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45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