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海中识方位——航海南北定位在中国古代开始应用时间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23:30

  本文关键词:海中识方位——航海南北定位在中国古代开始应用时间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航海南北定位 中国古代 开始 应用


【摘要】:中国古代是一个航海发达的国家,拥有同样先进的航海技术应在情理之中。航海南北定位是航海技术中关键的一项,本文拟研究该技术在中国古代开始应用的时间。文章参照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该时间逐步前推。通过梳理中国古籍中对日本方位记载的演变,揭示了对日本方位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并进一步分析认为这正是航海南北定位应用导致的结果。同时结合文献及遣唐使、商人等在海上实际航行的状况,推知航海南北定位在中国古代航海中开始应用的时间应在约838年至907年之间。此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比西方早约6个世纪,是对世界航海导航技术作出的贡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航海南北定位 中国古代 开始 应用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航海定位,即确定船舶在海上的位置,是航海技术中关键的一项。按现代科学的观点,航海定位等同于确定船所在的经纬度。确定经度比较困难,直至十八世纪英国的哈里森发明精密时计才得到解决①。而确定纬度,即进行航海南北定位相对容易。在西方,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已经可以对极星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苏冕与《会要》——为会要体史书创立1200周年而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马志峰;丁俊;;唐宋时期中阿交往及其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3 田恩铭;;两《唐书》文学家传记书写过程中史家身份与叙事指向关系[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4 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5 杨洪升;;略论缪荃孙编刻丛书的特色[J];出版科学;2007年06期

6 赵国亮;姜振月;;《魏郑公谏录》与其它魏征传记史料书籍关系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李振华;;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历史由来[J];沧桑;2010年04期

8 祁庆富;郑长铃;丁毓铃;;水密隔舱海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李晓菊;;论《新唐书·艺文志》史部起居注类“诏令一家”的设立[J];档案学通讯;2012年04期

10 黎毓馨;;阿育王塔实物的发现与初步整理[J];东方博物;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爱宾;;钱弘O觥⒑捍芙逃氡嬗∷鞑糩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陈信雄;;重新评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3 王天杞;;闽越族及其先民对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自强;;明清时期漳州海洋文化简论[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7 贝逸文;;努力开创海洋考古 推进海洋文化建设——兼论舟山文博部门在“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朱振宏;;阿史那摸末墓志笺证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9 王兰兰;;《三教珠英》考补与发微[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10 廖大珂;;略论厦门的“送王船”信仰[A];海洋文化与福建发展[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吕宁兴;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9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燕梅;唐代航海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虎;李唐政治军事集团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江;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爪哇农业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学;2011年

7 林诗维;西爪哇华人产业分布与发展(1602—1939)[D];暨南大学;2011年

8 尹冬梅;吴兰修与《南汉纪》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慧;《近事会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纪浩;隋唐宋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军政建制沿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永明;;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把握——读《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2 刘祥学;;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何川;;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4 王增平;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J];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5 贾克水;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思想[J];前进;2000年06期

6 ;近代中国最早的离婚案[J];上海人大月刊;2000年03期

7 许结;;诸子争鸣: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二)[J];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06期

8 黄修明;中国古代孝道政治化述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徐赐成;;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及其对有神论的批判[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11期

10 彭勇;;中国古代民间群体旅游[J];中州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万镇;;中国古代长寿文化的基本特征[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银河;;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李仲均;;中国古代用煤历史的几个问题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4 陈新;;中国古代家范初探[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金子修一;;关于中国古代举行即位仪礼的场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树国;;彭祖与中国古代崇寿文化[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谢维扬;;传说、结构主义与历史——[美]S·艾兰:《世袭与传贤》读后[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韩升;;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9 尹钧科;;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苏智良;;中国古代的鸦片与罂粟种植[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晓华邋实习生 王彩虹;辨证地看待古代科举制度[N];海南日报;2007年

2 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陈瑞;中德合作项目《中国古代宫廷与地方技术交流史》研究工作会议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刘信君;中国古代“羁縻”思想与东北边疆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宋建林;中国古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张辛;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礼学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6 ;追寻中国古代第一位职业商人王亥的足迹[N];河南日报;2004年

7 [英]罗伯特·坦普尔;回溯中国古代的原始科学思想[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谢军;中国古代特有建筑——台[N];中国建设报;2004年

9 ;王巍:中国古代车马制度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席泽宗;中国古代无科学吗?[N];北京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2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贾玺增;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郑立跃;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军靖;《洪范》与古代政治文明[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红玉;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索毕德;中国古代与斯里兰卡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4年

4 冯娜;从文本和图像看中国古代的“大人”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川;中国古代吏德发凡[D];河海大学;2007年

6 许婕;中国古代农事祭俗活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歌;中国古代花卉饮食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李华锋;中国古代面妆美容用品及制作工艺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9 柴国生;中国古代风能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录民;中国古代农业标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55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55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