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学派、话语与话域
本文关键词: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学派、话语与话域
【摘要】:李振宏认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需要"异于是"的新学派的产生,它可能带来方法论的创新、话语体系的流转和话域的拓展;最近十几年来,除了"侯外庐学派"、"刘泽华学派"外,还有一些新的话语涌现,虽说没有形成气候、形成学派,但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不能低估。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关键词】: 话域 话语 历史研究 拓展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曾几何时,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圈子里,“学派”这个词渐渐流行起来,诸如“侯外庐学派”、“刘泽华学派”等,已有不绝于耳之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术的进步。回首1949年以来的学术史,一个最顽强的特征,就是学术思想与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无论哲学、史学或一切社会科学,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泽华;范思;;治史观念与方法经验琐谈——刘泽华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2期
2 林存光;;思想、社会与历史——刘泽华先生的“王权主义”说评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龚杰;论侯外庐学派的代表作《中国思想通史》[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方克立;;关于当前大陆新儒学问题的三封信[J];学术探索;2006年02期
5 方克立;;甲申之年的文化反思——评大陆新儒学“浮出水面”和保守主义“儒化”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方克立;陆信礼;;“侯外庐学派”的最新代表作——读《中国儒学发展史》[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冬君;;真理之辨——读毕来德《驳于连》[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5期
8 秦进才;;形式主义史料与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9期
9 湛风;郑熊;;在人文学术园地不懈耕耘——张岂之先生访谈录[J];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峥葆;;论康乾盛世文学创作所蕴含的悲观主义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祝沛章;李光玉;;新世纪“国学热”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3 陶广学;卢瑞彬;;平凡中的真情 平淡中的深邃——论梅尧臣的悼亡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傅道彬;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5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6 乔永强;;中国园林与禅学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锡庆,谷海慧;热爱生命 礼赞生命——略论张宝树散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张碧波;庄鸿雁;;文明起源与文明模式略论[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9 陆跃升;;试论古代礼制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10 侯立兵;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李祥俊;;儒家礼学的现实困境与当代开展[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iJo呦,
本文编号:555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5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