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第一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

发布时间:2017-07-18 12:11

  本文关键词:第一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


  更多相关文章: 哈佛燕京学社 留学生 费正清 三十年代 奖学金 伯希和 北京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汉学研究


【摘要】: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汉学研究的中心无疑是巴黎。这只要看一件事就全明白了: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二八年创立后,曾计划不远万里请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来担任社长,后来伯希和推荐了自己的学
【关键词】哈佛燕京学社 留学生 费正清 三十年代 奖学金 伯希和 北京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汉学研究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汉学研究的中心无疑是巴黎。这只要看一件事就全明白了: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二八年创立后,曾计划不远万里请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来担任社长,后来伯希和推荐了自己的学生、俄裔法籍汉学家叶理绥(Serge Elisseeff)。随着伯希和、葛兰言(Marcel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云仙;费正清的学术生涯与中美关系[J];文史哲;1994年04期

2 陈宇;费正清、斯诺中国研究的动因探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伍国;;鲁迅的一九○五年[J];书屋;2005年12期

4 李绍明;我的老师费正清[J];文史哲;1994年03期

5 王新谦;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J];史学月刊;2003年03期

6 范绍民;科威特文坛一瞥[J];阿拉伯世界;1984年03期

7 平正;费正清笔下的梁思成夫妇[J];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8 ;范冰冰蓉城之行[J];音乐世界;2000年05期

9 王建平,史国强;费正清在哈佛:东亚学在美国的机构化进程[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4期

10 王新谦;费正清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中的作用和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同强;;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授课教学探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隋毅;车宏生;陈慧;;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庭深;丁晓慧;丛敬;牛犁;;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委员会暨全国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杨秀红;;巴基斯坦留学生生理学英语授课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邓锦波;于东明;文曙光;;留学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宏;;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特点与经验[A];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委员会暨全国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凌学岭;;中国留学服务贸易现状、结构分析和政策建议[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国刚;萧洪文;王继丰;李开荣;;在留学生解剖教学中开展学习指导的探索[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付承英;;针对留学生的教学特点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A];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委员会暨全国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聿言;“留学娃娃”排队出国该喜还是该忧?[N];广西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 陈志英;为留学生提供广阔创业平台[N];四川政协报;2003年

3 本刊记者 宋舒娟;巧用跳板 出国留学能省钱[N];成都日报;2006年

4 记者  庄云锋;面向海外学子的希望工程[N];济南日报;2006年

5 陈雍容;求职篇:网上学习职场ABC[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梅文;欢迎外国游人留学生[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波 实习生 熊琦;丰台园尽显魅力[N];科技日报;2004年

8 丰镇平 梁莉;到中国,,学西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刘志强 王瑞华;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下)[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抒点晴;“海归”变“海待”不必怨天尤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玉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高级阶段阅读眼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鹏;海上唯美风:上海唯美主义思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玉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尊孔读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胡建刚;初级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3 解晓宁;留学生看图写话中典型“把”字句表现分析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李俊岩;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杨玉青;清末教育改革与帝制危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阳;留美学生对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1914-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剑利;留学生与南京政府兵工事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8 邢瑞;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9 李芳兰;留学生朗读说话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田靓;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及其与语音记忆的关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57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57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