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

发布时间:2017-07-18 13:09

  本文关键词: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里老人 纠纷解决 申明亭 教明榜文


【摘要】:中国传统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有乡里组织、乡约组织、同乡组织、乡间结社等的纠纷解决方式。但是乡里组织的纠纷解决方式却是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的最主要方式,甚至被《教民榜文》规定为一种法定的纠纷解决方式。虽然此榜文后来被废除,但是这种半官方性质的纠纷解决方式已经被民众所认同,并且其精神一直被沿用至今。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了里甲制度与里老制度,一方面是贯彻政府法令与征收赋税,另一方面是以良民治民,通过里老人与里甲长的道德教化来解决纠纷,所以这两项制度是明初基层社会的基石。本文在开篇首先介绍了这两项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深刻地剖析了在这两项基石下是如何产生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明初朱元璋建立了申明亭,由本里百姓推选正直的里甲老人主持纠纷的解决,以此“申明教化”。这种制度是在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与明刑弼教的指导思想下,为了解决当时越诉严重的情形应运而生的,并且逐步形成了明初的一项重要的乡里纠纷解决制度。 本文依据了明初的《教民榜文》与一些明代的契约文献,通过对纠纷解决主体、纠纷解决范围、纠纷解决基本原则、与纠纷解决的实施情况等方面来对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在对基本制度进行梳理与剖析后,本文又从法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特点与价值。在对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研究中,本文并不仅仅从制度上研究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而是从法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也就是说应将二者结合来研究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在梳理了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制度的基本内容后,又深入剖析了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特点与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象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用政治的话语说,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用法律的语言说,和谐社会就是权利主体处于相互协调状态,纠纷解决得比较好的社会。所以一个社会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基础。本文研究的正是在纠纷发生时如何去解决纠纷,稳定社会。
【关键词】:里老人 纠纷解决 申明亭 教明榜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选题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10
  •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基本现状10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0-12
  • 一、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概况12-25
  • (一)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形成12-19
  • 1. 里甲制度与里甲长12-14
  • 2. 里老制度与里老人14-19
  • (二)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盛衰原因19-25
  • 1.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形成原因19-21
  • 2.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衰落原因21-25
  • 二、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基本内容25-44
  • (一)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范围26-30
  • (二)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的场所30-34
  • 1. 申明亭的建立30-33
  • 2. 申明亭的功能33-34
  • (三) 明初里老人纠纷解决制度的基本原则34-37
  • 1. 合议原则34-35
  • 2. 单独处理纠纷原则35
  • 3. 不告不理原则35
  • 4. 禁止与案件无关人员起诉原则35-36
  • 5. 以教化方式为主原则36
  • 6. 里老人理讼前置原则36-37
  • (四)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实施情况37-44
  • 1.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实践37-41
  • 2.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演变41-44
  • 三、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特点与价值44-50
  • (一)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特点44-47
  • 1. 纠纷解决的法定化44-45
  • 2. 纠纷解决主体的权威性与熟知性45-46
  • 3. 纠纷解决的及时性46
  • 4. 纠纷解决程序的非法定化46
  • 5. 纠纷解决中的亲和性46-47
  • 6. 纠纷解决目的的教化性47
  • (二)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的价值47-50
  • 1.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机制是社会自治的重要形式47-48
  • 2. 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模式是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先;;明初史鉴书编纂与汉史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2 魏涛;张波;;简论《吕氏乡约》的和谐思想[J];华夏文化;2010年04期

3 王玉海;;清代卓索图、昭乌达地区农村官方基层社会组织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高中伟;邱国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认识及工作目标[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4期

5 杜成材;;论明初卫所设置对贵州建省的影响[J];理论与当代;2011年07期

6 陆擎宇;薛转茹;;关于元政治残暴化对明之影响的一点思考——以薄俸制和殴官现象为例[J];华夏文化;2010年04期

7 阚道远;;日本震后的社会心理重建与启示[J];理论学习;2011年07期

8 符孟标;;洪洞县移民“真相”[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9 王日根;;融入时代主旋律 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10 林岩;;明朝高龄老人的“低保”[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庞啸;;城市基层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万明;;明代诏敕的类型——以明初外交诏敕为例[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4 文亚林;;基层社会区预防保健工作初探[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唐力行;;重构乡村基层社会生活的实态——值得深入考察的徽州古村落宅坦[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翟桂萍;;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基层社会整合中政府与政党功能的变迁[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万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8 赵现海;;明初甘肃建镇与总兵官权力、管辖地域之考察——以敕文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9 李国庆;;浅议民主党派在基层社会服务中的作用[A];本溪市县区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二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新峰;;明初辽东战争进程与卫所设置拾遗[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资深媒体人士 杨耕身;干部下访是弥合基层社会裂痕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9年

2 王永奎;发展基层社会组织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N];青岛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杜晓 本报实习生 郑小琼 韩丹东;基层社会“缓压降温”渠道如何构筑[N];法制日报;2010年

4 姚军;汕头市民政局 对症下药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N];中国社会报;2009年

5 罗立政;基层社会组织年检出现的问题及建议[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高建进;让党的声音成为基层社会的最强音[N];光明日报;2009年

7 中共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 姚玉舟;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N];人民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群欢 余海霞 实习生 李舒;我市社区将缩减[N];湘潭日报;2009年

9 胡峗;探索基层社会新型治理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记者 唐玮婕;浦东推出毕业生社会服务岗位[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娜娜;行动者、关系与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昊;政党与基层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杨建宏;宋代礼制与基层社会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俊梅;秦汉郡县属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郭锋航;明初朱子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丰春;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D];上海大学;2008年

9 国云丹;从威权控制到体制吸纳:国家与上海邻里空间,1949-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鲍国政;税费改革与我国乡镇政权角色分化[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成伟;歇家与明代基层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张占力;明清宗族保障与基层社会控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金奎;试论明代的乡村社会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玉峰;明代基层社会里老人理诉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爱清;秦汉里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斌;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整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雪;清代中前期(17-18世纪)基层社会的犯罪控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韦宝宏;士绅与宗族制度论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邵国莉;明初和平统一东北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7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57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