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与西域、南海的交流
发布时间:2017-07-19 23:05
本文关键词:六朝与西域、南海的交流
【摘要】:自汉代起,中国即通过出玉门关、阳关的陆路与沿海的海港与西域、南海各国交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近代。六朝时,虽然江南政权已不能有效使用从玉门关、阳关的陆道,但仍然可以使用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陆路与西域交通,而海路交通则较前代为盛。各种职业的胡人远道而来,将西域、南海的文化、物产以及异域风采带至江南,建康的皇室、士族和平民也和胡人的各阶层有了广泛的接触。事实上,当时西域、南海的胡人在江南的活动一定比现存史料所能反映的更多,也更为直观和生动。本文即在收集现存史料的基础上,试图从官方使者、佛教僧侣、商品贸易这三个方面来反映六朝与西域、南海的交流史。当然,六朝与西域、南海的交流史涉及各个方面,远不是这三个方面所能包括的,本文也只是对此主题的一次试探。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六朝与西域、南海的官方使节之间的来往,本来,官方使节应该是双方的,既有西域、南海各国的使节来至建康,就有建康的使节回访西域、南海,但是,六朝史书对西域、南海各国的官方使节来访记载较为详实,而对由建康派出的使节记载较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节主要汇集六朝的史料,对西域、南海的使节的到访时代、次数进行了统计,以及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大致勾勒出六朝与西域、南海交流的背景、过程和道路交通等。 第二章主要讨论的是六朝时与西域、南海的佛教文化交往,佛教在六朝时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可以说是居于国教的地位。而且佛教史料能传承至今的,较其它为多,因此在资料方面也比较详实。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佛经的传译还要依赖于从西域、南海远道而来的梵僧,以及西行求法的本土僧人的努力,本节即据各种僧传、经录制成两表,分别为番僧传教江南表和六朝西行求法僧侣表。在此基础上,也试图就外来文化对六朝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最后,在第三章对六朝与西域、南海的商品贸易进行了一些探讨,来自西域、南海的商人将产自外国的商品带至江南,作为交换,也将产自江南的丝织品带至外国。不过,六朝的史书对与西域、南海的贸易往来的记载不多,而实际上的贸易往来应该是相当繁荣的。除传世文献之外,今日的一些出土文物也可以作为依据,以弥补这方面文献上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六朝 西域 南海 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5
【目录】:
- 目录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3
- 一 时间与空间的限定9
- 二 相关问题的学术史回顾9-13
- 第一章 六朝与西域、南海各国的使节来往13-43
- 一 西域南海与六朝交往的时代背景13-25
- 二 史料所见与六朝交往的西域、南海诸国及地理分布25-37
- 三 六朝与西域、南海诸国之间的交通路线37-43
- 第二章 六朝佛教的传播与影响43-59
- 一 六朝时期番僧在江南的活动43-50
- 二 六朝僧侣的西行求法50-54
- 三 外来宗教文化对六朝的影响54-59
- 第三章 六朝与西域、南海的贸易往来59-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J];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06年00期
2 冯培红;白雪;;略论敦煌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南朝文献[J];东南文化;2011年02期
3 夏鼐;;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4 吴焯;青海道述考[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5 严耀中;;《隋书·经籍志》中婆罗门典籍与隋以前在中国的婆罗门教[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4期
6 周伟洲;;古青海路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7 钱伯泉;;《职贡图》与南北朝时期的西域[J];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本文编号:565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6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