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资料看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考古资料看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摘要】: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属于新开发的边疆地区,文献记载很少,研究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文献资料远远不够。近些年来,关于辽海地区的考古遗存发掘与发现很多,这些考古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概况。铁农具的改进、铁犁和牛耕的推广、耧播技术等方面都体现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水平;手工业在冶铁、制铜、制陶方面也发展显著。农业、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和上升的态势为以城镇为中心的商业活动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而商业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了辽海地区农业、手工业、畜牧、渔猎经济的兴盛,各经济部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效的政治措施、良好的交通以及先进的技术都推动了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发展阶段而言,其封建经济大体与中原相当。这一地区处于农耕、游牧、渔猎文化交汇处,,是一个农耕、游牧、渔猎多种经济形态交错、并存发展的独特区域。较之于战国、秦时落后、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两汉时辽海经济形式逐渐向比较先进、多元和综合的经济形式过渡、发展。辽海地区周边的燕山南部地区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内蒙古东部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辅以农耕;吉林地区以渔猎、畜牧经济为主,兼有农耕。与这些周边区域比较,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其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考古资料 两汉时期 辽海地区 经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9;K23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9
- (一) 辽海地区界定12-15
- (二) 研究综述15-17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1. 研究思路17
- 2. 研究方法17-19
- 一、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19-45
- (一)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农业发展19-27
- 1. 铁农具的进一步发展19-22
- 2. 铁犁和牛耕的推广22-24
- 3. 耧播技术的发明24-25
- 4. 谷物的种植和加工储存25-26
- 5. 积肥施肥技术26-27
- (二)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手工业发展27-32
- 1. 冶铁业的发展27-29
- 2. 制铜业的发展29-31
- 3. 制陶业的发展31-32
- (三)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32-45
- 1. 商业的发展33-37
- 2. 城镇的繁荣37-45
- 二、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原因45-56
- (一)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45-47
- (二) 有效的政治措施47-50
- (三) 良好的交通条件50-53
- (四) 先进的技术条件53-56
- 三、 辽海地区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比较56-70
- (一) 与燕山南部地区比较56-60
- (二) 与内蒙古东部地区比较60-64
- (三) 与吉林地区比较64-70
- 四、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77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荃;赤峰─东北地区民族融合的中心地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传玺;两汉大铁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赵宾福;;汉书二期文化研究——遗址材料和墓葬材料的分析与整合[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4 中澍;相伟;;通榆县兴隆山鲜卑墓清理简报[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3期
5 耿铁华;高句丽壁画中的社会经济[J];北方文物;1986年03期
6 张国庆;;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渔猎农牧经济特征论[J];北方文物;2006年04期
7 卜常益;;辽宁岫岩城南遗址[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8 李延铁;刘春海;曹伟;;黑龙江省宾县索离沟遗址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2010年01期
9 白宝玉;徐政;;辽宁省辽阳市肖夹河墓地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2010年01期
10 邵蔚风;;吉林地区夫余及相关墓葬型制研究[J];博物馆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龙彬 李海波;[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吴青云;[N];中国文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宏斌;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珍;辽沈地区汉魏晋墓葬的类型与分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0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0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