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文化探微——中国古代成年礼的文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冠礼文化探微——中国古代成年礼的文化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成年礼 冠礼 中国古代 礼文化 成人礼 礼仪式 华夏族 成人仪式 服饰 文化心理
【摘要】:正冠礼是古代士族男子的成年礼,男子加冠,"成人之道也"①,这个仪式标志着受礼者已经成年,可脱去童子服饰,佩冠,改穿成人服饰;同时享有婚姻、参政、祭祀等权利,也须履行战斗、社交等各种社会义务。《礼记.冠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成年礼 冠礼 中国古代 礼文化 成人礼 礼仪式 华夏族 成人仪式 服饰 文化心理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冠礼是古代士族男子的成年礼,男子加冠“,成人之道也”①,这个仪式标志着受礼者已经成年,可脱去童子服饰,佩冠,改穿成人服饰;同时享有婚姻、参政、祭祀等权利,也须履行战斗、社交等各种社会义务。《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②,《礼记·昏义》:“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自慧;;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2 余谅;李思婧;;十八岁的誓言——在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年级成人冠礼仪式上[J];读者(原创版);2008年04期
3 焦杰;;试论先秦冠礼和笄礼的象征意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汤海艳;杨明;;中国古代冠礼及其道德教育功能初探[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5 剑光;;中国古代隐士十种[J];写作;2011年12期
6 李媛;;生命周期的成长体验——论萧红《后花园》中的成人礼模式[J];南方文坛;2011年04期
7 路卫兵;;中国古代十大爱好特殊的皇帝[J];文苑;2011年09期
8 付开镜;;中国古代的“万人敌”[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9 ;小吕填字[J];文史参考;2011年10期
10 J J;;在泸沽湖亲历成人礼[J];课堂内外(初中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长华;独特的“牵出花园”[N];闽南日报;2008年
2 郑秋;中国古代礼仪[N];中国审计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邓晓洪;女插簪男戴冠 文殊坊行成人礼[N];成都日报;2007年
4 胡明 丘丽芳;东莞台商子弟首行“士冠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中央财经大学 郝秉键;中国古代的会计制度的沿革[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赵大莹;我国古代冠礼之兴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施和金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庄华峰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 张华;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及其特点[N];光明日报;2010年
9 魏德君 ;中国古代居室陈设的发展变化(三)[N];美术报;2005年
10 徐敏;全球金融风暴或将是中国经济的“成年礼”[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4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5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亮;周代冠礼探研[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张彩云;周代冠礼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玉娟;人文教化传统视野中的周代成人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岳琦亩;简论中国古代担保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605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0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