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礼仪之争事件始末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中国礼仪之争事件始末
【摘要】:中国礼仪之争事件是指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士之间和传教士与罗马教廷之间展开的有关中国传统祭祀礼仪性质的讨论。本文分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礼仪之争事件的始末,进而探讨导致中西交流失败的原因。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基督教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分类号】:K249;K892.9
【正文快照】: 中西交通的正式揭幕始自明末耶稣会士来华,这一过程持续了约300年。中国礼仪之争事件正是理解这一段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核心所在。该事件实际上包括术语问题和礼仪问题两部分。前者是讨论在中文里选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基督教的神这一概念,后者是处理中国基督徒的祭祖祭孔礼仪[1]3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国刚;;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J];文史哲;2006年01期
2 宋莉华;第一部传教士中文小说的流传与影响——米怜《张远两友相论》论略[J];文学遗产;2005年02期
3 张先清;;多明我会与明末中西交往[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桂香;十六至十八世纪西学文献在中国的传播[D];郑州大学;2005年
2 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志明;明清时期闽台多明我会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芳官;17-18世纪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察[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政红;;解读西方禁忌文化与成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郭川;;香港与现代中国文化人的因缘际会[J];黄金时代;2007年07期
3 徐鹏;尹虎彬;;从范式看芬兰民俗研究的现行走向[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兼论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5 许博渊;;裙带文化与枉法文化——“孟子三题”之三[J];教育;2011年22期
6 刘岩;;从电影《七宗罪》解析当代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尹金欣;;西方文化的渊源体系及其现代意义[J];前沿;2011年14期
8 张继芸;;数字三的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9 王志刚;;犹太文化为何独特[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10 孔妍;;浅论安达卢西亚文化[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正义;;试论闽南宗教信仰与海洋环境的关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天生;;五河洋教源流考略——兼议淮河文化研究中个案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尚斋;;从中外文化的交融看文化交流的趋势[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余丰;;论当代厦门文化中的恬淡情愫[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陆立宪;秦伟;;重视宗教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绍明;;台湾泰雅人传统社会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郭小丽;;文化的连续性与断裂性——试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比中俄文化的发展特性[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殷国明;;欲望都市:女性诱惑与流行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伟琼;;美国文化的精神渊源——清教主义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定平;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同一性与互补性[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沈大力;太阳王与康熙大帝[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魏德东;复活节后是清明[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张开焱;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没有足够的信心[N];文艺报;2003年
5 编辑 卢晓军;为面临绝境的西方文明开药方?[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全美子(韩);韩国如何通过中国接受西方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圣地千年话圣诞[N];光明日报;2009年
8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陆扬;巴别塔:一个概念的深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9 张炜;欧洲一体化背后的统一文化内蕴[N];团结报;2009年
10 雪菲;中外专家学者研讨儒学与西方文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名辉;宗教组织的网络营销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书妍;16~18世纪的中意文化交流及其历史启示[D];河南大学;2006年
2 孙圣英;传教士李明和他的著作《中国现势新志》[D];外交学院;2001年
3 顾鑫;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魏艺;美国反恐战争背后的文化冲突解读[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5 王彦龙;甘肃农村春节文化的特点及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吴春香;东方乌托邦的镜像[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志鸿;从传统到现代:长乐梅花岛海洋文明的曲折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玲;传统宗教思想对俄汉民族文化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房泽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转先;文化的交流和融合[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1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1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