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东汉汝南党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0:46

  本文关键词:东汉汝南党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汉 党锢之祸 汝南 党人 文争武斗


【摘要】:党锢之祸是东汉历史上颇为重要的事件,汝南籍党人在这一事件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党人是士人在与宦官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被宦官势力“赠与”的称号。汝南党人在这一斗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考察党锢之祸。 本文第一部分中将“党人”这一概念的范围扩大化,即凡是与擅权为非作歹的外戚宦官势力作斗争的士人都可以视为党人。因为“党人”这概念历经从“人”到“党”,再到“党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其运用对象从可以针对任何人,到变成宦官对正直士大夫的专用蔑称。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和东汉的政局变化分不开的,同时也表明了汝南党人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对外戚宦官势力进行反抗的。汝南党人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是和汝南的风俗分不开的,同时东汉政府对汝南的政策也是促成汝南党人形成的重要原因。 文中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汝南党人面对外戚和宦官势力的肆意妄为而采取的文斗。汝南党人与这两种势力的斗争是分为几个阶段的,在不同的阶段其斗争对象是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变化和东汉政局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汝南党人的文争主要表现为上书谏诤,而且这种方式成为他们反抗外戚宦官势力的主要方式。 文中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汝南党人企图采取武斗的方式来彻底翦灭罪恶宦官势力。汝南党人采取武斗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与掌握军权的外戚势力的合作。这种采取武力的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第三部分中将这种原因归结为:儒家内在舍身取义精神的支持,士人尊君的观念,游侠精神的残余等因素。同时这部分也从整体上论述了汝南党人文争武斗失败的原因,即儒者体制化和参政模式是导致党人们失败的主要因素。 文中第四部分尝试分析了汝南党人间较为疏远关系的原因。文中将造成汝南党人群体不甚紧密的原因归结为:相对弱化的地缘观念,性格因素,家世因素,世族门第观念等因素。其中世族门第观念是造成汝南党人间关系疏远的重要因素。 汝南党人群体作为党锢之祸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他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通观整个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
【关键词】:东汉 党锢之祸 汝南 党人 文争武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34.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9-18
  • 一、缘起9
  • 二、研究前史9-16
  • 三、研究思路及重点16-18
  • 第一章 党人由来18-24
  • 一、党人辨析18-19
  • 二、汝南党人19-24
  • 第二章 汝南党人的文争24-32
  • 一、汝南党人与外戚的文争24-27
  • 二、汝南党人与宦官的文斗27-32
  • 第三章 汝南党人的武斗32-39
  • 一、汝南党人与宦官的武斗32-34
  • 二、汝南党人采取武斗的原因34-37
  • 三、汝南党人失败的原因37-39
  • 第四章 汝南党人关系分析39-52
  • 一、汝南党人间的关系39-41
  • 二、汝南党人间关系分析41-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明伦;东汉后期党锢之祸与天人感应神学的衰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张娟;东汉末党锢之祸新解[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4 黄宛峰;汉代的太学生与政治[J];南都学坛;1996年02期

5 黄宛峰;东汉党人与士大夫精神[J];人文杂志;2000年01期

6 姚静波;试析东汉末年太学生离心倾向之成因[J];史学集刊;2001年01期

7 郑长兴;两汉汝南太守考[J];天中学刊(驻马店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8 张旭华;;汉末襄阳名士清议[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9 王传武;;东汉党人的地域认同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71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1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