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兵备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3:27

  本文关键词:明代兵备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兵备道 设置 职责 关系


【摘要】: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简称兵道,为明代所创设的一项地方管理制度。明代,以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或佥事等整饬兵备,因其管理的范围称为道,故称“兵备道”。兵备道是按察司的分职机构,但因其职责在于“整饬兵备”,隶属兵部管理。兵备道集监察、军事于一体,是明代后期重要的一项地方制度。 洪熙年间,仁宗出于制衡武臣的目的,借口武臣不谙文墨,遂遣布政司参政、按察司副使等文臣赴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榷机密。此事为文臣参赞军务之先声。正统元年,已有文臣领“整饬兵备”衔,但因兵备道并非祖制,还只是遇事而设,事毕即撤。正德、嘉靖年间则因蒙古与倭寇扰边不断,加上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动荡不安,因而全国遍设兵备道。其职责任务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大体而言,分理军务、监督水陆官兵,管理卫所兵马、钱粮与屯田,操练卫所官军与地方民兵、镇压流民、缉捕盗贼皆为其职责。兵备道在包括南、北直隶,各布政司皆有设置,但数量不等,在“九边”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军事重心地区设置尤多。 兵备道的设置使督抚的作用落到了实处,加强了省内上下级的联系,便于对基层政权加以控制。兵备道成为明后期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的重要制度,且为清代所沿用。
【关键词】:明代 兵备道 设置 职责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0
  • 一、研究意义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资料来源9
  • 四、名词解释9-10
  • 第一章 兵备道的设置10-18
  • 一、兵备道的渊源10-11
  • 二、兵备道的始设时间11-15
  • 三、兵备官的选任15-16
  • 四、兵备道的设置时间及分布特征16-18
  • 第二章 兵备道的军事职责18-26
  • 一、镇压民乱、打击盗贼18-21
  • 二、抗击倭寇、保卫海防21-22
  • 三、维护北部边地安定22-24
  • 四、镇压少数民族民变24-26
  • 第三章 兵备道的兼职26-35
  • 一、文化教育26-27
  • 二、兴修水利27-28
  • 三、修筑城墙28-29
  • 四、审理词讼29-31
  • 五、其他兼职31-35
  • 第四章 兵备道与地方机关的关系35-43
  • 一、兵备道与分守道、分巡道的关系35-37
  • 二、兵备道与督抚的关系37-39
  • 三、兵备道与巡按御史的关系39-40
  • 四、兵备道与宦官的关系40-43
  • 结语43-44
  • 附表一:《明史》所列兵备道统计44-45
  • 附表二:《大明会典》所列兵备道统计45-52
  • 附表三:明代兵备道的考证统计52-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万东;酉阳、石x+土司与明朝关系考论[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3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13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