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中后期的内阁之争

发布时间:2017-08-26 20:40

  本文关键词:明代中后期的内阁之争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内阁 首辅 司礼监 朋党


【摘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后,皇帝不仅是替天行命的国家元首,更成为事必躬亲的行政首脑。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永乐年间,内阁应运而生。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处,并不直接参与军国大事。到仁宣时,内阁获得了“票拟”权,阁臣的权力也随之扩大。天顺年间,李贤成为第一位内阁首辅,此后,内阁首辅制逐渐形成。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内阁权力达到顶峰,内阁首辅俨然以丞相自居,六部虽在名义上不受内阁领导,实际上也只能唯阁命是从。 权之所在,争斗必汹。嘉、隆、万年间,内阁权重,而阁权系于首辅一身,故而这一时期的内阁首辅之争尤为激烈。世宗即位之初,“大礼议”即成为首辅之争的工具,张璁等人借机排斥异己,内阁首辅频繁更替。张璁去职后,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之间为争夺首辅之位,或拉拢言官弹劾对手,破坏皇帝的信任;或联合司礼监太监内外相维、排除异己。斗争的结果是,失败的一方往往下场极其悲惨。 内阁势重以后,开始侵夺六部之权。六部不甘权力被夺,便以“祖制”为依据与内阁抗争,阁部之间的矛盾由此而生。起初,内阁只是依靠日积月累的权威对部权进行渗透,至高拱兼长吏部、张居正实施“考成法”,内阁控制六部,开始全面侵夺部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宋~仭⑺飻h等人相继担任吏部尚书,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阁部矛盾日益激化。 由于明代中后期帝王多怠于政事,原本由皇帝掌握的“批红”权渐渐由司礼监代为行使,内阁“票拟”多受司礼监“批红”的制约。对内阁“票拟”,司礼监经常留中不发。司礼监权重之后,还经常绕过内阁径自出“中旨”,阁臣对此多有不满,监阁之争亦日趋激烈和复杂。 万历中后期至明亡,内阁权力开始从顶峰下滑,但内阁“票拟”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随着东林党与齐、楚、浙、宣、昆诸党的形成,双方展开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内阁之争遂融入党争,成为党争的集中表现。阁臣依托党派为自己谋权,党派借助阁臣攻击他党。魏忠贤专权以后,阉党得势,阁臣开始竞相攀附阉党,内阁遂成为阉党迫害东林人十的工具。内阁参与党争,加剧了明末党争的激烈程度。 明代中后期的内阁之争对明廷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阁臣之间拉帮结派,收受贿赂,加剧了明王朝的政治腐败;陷入政治斗争涡旋中的内阁,对军国大事难以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朝政运作受到干扰,甚至直接影响辽东等地的战局,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关键词】:明代 内阁 首辅 司礼监 朋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6
  • 一、选题缘起10-12
  • 二、文献综述及创新之处12-16
  • 第一章 明代内阁的形成、职权和演变16-24
  • 第一节 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16-19
  • 第二节 明代内阁的职权及演变19-24
  • 第二章 嘉靖年间的内阁之争24-33
  • 第一节 "大礼议"与嘉靖初期的内阁之争24-29
  • 第二节 夏言与严嵩的首辅之争29-30
  • 第三节 严嵩与徐阶的首辅之争30-33
  • 第三章 隆庆、万历年间的内阁之争33-47
  • 第一节 隆庆年间内阁的混战33-37
  • 第二节 万历年间的党争37-47
  • 第四章 天启、崇祯年间的内阁之争47-55
  • 第一节 "封疆案"引发的内阁之争47-48
  • 第二节 天启年间的内阁与党争48-51
  • 第三节 温体仁与周延儒的阁权之争51-55
  • 第五章 明中后期内阁之争的影响55-58
  • 一、政治影响55-56
  • 二、军事影响56-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光;;夏言生平及年谱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英;明代金华府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42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42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