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北方淤田若干问题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23:22
本文关键词:北宋北方淤田若干问题初步研究
【摘要】:中国北方许多河流含沙量高,对于河道整治和饮水灌溉都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利用富含有机质的含泥沙水进行灌溉,历史上称为“淤田”,则又不失为一种变害为利的妙法。这种方法由来已久,初创于战国初年,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唐承汉制,但淤田范围较少,仅部分地区淤田,到了北宋,我国北方多泥沙河流,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充分利用了水沙资源,掀起了引浑淤灌高潮,这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汴河沿岸以及汾水、滹沱河、漳河等含沙量大的河流沿岸各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有过失败,但是淤田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不但增加了土地利用面积,有效的改善了盐碱地,而且大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减轻了当时处于战争中的北宋的粮食压力。 全文共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农田利害条约》中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及淤田是如何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兴起的。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淤田的发展情况,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这时期黄河河患频繁,致使宋朝政府不得不抽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应对日趋严重的河患和碱涝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放淤就在京城开封府周围汴河两岸兴起了。河南在当时淤田活动中受惠最多,主要是沿黄河、汴河沿岸进行放淤。所以这一章就主要论述河南的淤田活动以及淤田所带来的效益,同时也对淤田的措施进行一下阐述。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淤田活动。北宋时期河北由于与辽交界,军事地位特别重要,所以当时就形成了“边防型农业”,虽然平原面积比较大,但是农业用地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由于河北水网广布,有漳河、滹沱河等水域,所以就有条件来实行淤田。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淤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实践经验。淤田的开发,扩大了我国北宋时期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有效的改善了盐碱地,经过放淤过后的土地“方为美田”。当然在放淤过程中古人也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放淤的时机、排水、防洪以及整体的规划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都不容轻视。 结论部分总结了北宋时期淤田的基本情况,虽然在其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是毕竟利大于弊,在中国古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只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运用引洪灌溉不但能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而且利用泥沙的有机质施肥和治碱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文是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畴,学界对淤田的研究虽然也有,但是作为水利田的一种,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它独特的光芒,所以研究的角度也各异,研究的成果自然层出不穷。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系统地把北宋时期的淤田作以研究,将典型的地区河南、河北作为案例,力图还原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及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关键词】:淤田 效益 实践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言8-16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8-12
- 二、相关研究成果述评12-14
- 三、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北宋熙宁年间农田水利的兴起16-24
- 第一节 《农田利害条约》的颁布16-18
- 第二节 农田水利工程中淤田的大力发展18-24
- 第二章 河南地区的淤田24-36
- 第一节 河南沿黄河、汴河的引浑淤灌24-31
- 一、河南的自然环境24-26
- 二、河南引黄、汴河淤田26-31
- 第二节 淤田对河南的贡献31-33
- 第三节 沿汴淤田的技术措施33-36
- 第三章 河北地区的淤田36-46
- 第一节 北宋时河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36-39
- 第二节 河北淤田的发展39-43
- 一、漳河流域地区的淤田40-41
- 二、滹沱河流域地区的淤田41-43
- 第三节 淤田在河北边防型农业中的影响43-46
- 第四章 淤田的效益分析及其经验总结46-52
- 第一节 淤田的效益分析46-48
- 第二节 淤田的实践经验总结48-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62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花娜;漳河河道变迁及其原因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6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5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