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戴震与西学
本文关键词:试论戴震与西学
【摘要】: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中外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以基督教神学为主体的西学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传入中国,吸引了一些中国传统士人的兴趣。他们不仅协助传教士翻译西学书籍,还适时适地地学习其中的科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实践。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乾隆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发展与变化。本文拟从这个背景出发,对西学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并探讨其在中国知识界产生的影响,再结合明清历算学的兴起,以戴震为个案,研究其与西学之间的关系。 文章的中心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历史分期研究为视角,对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做一个系统的介绍,并将其作为全文论述的整体背景;第二部分介绍戴震对西学的接触,以与戴震有过交往并对西学有所研究的士人为研究对象,阐述戴震接触西学之可能;第三部分论述戴震对西学的研究与态度;第四部分探讨戴震对西学的吸收与应用。文章整体上以戴震与西学为主线,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戴震接触西学、研究西学到将西学应用于自身思想体系的建构的整体过程,最终揭示出戴震与西学关系的真实面貌。 本文认为,戴震与西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但不应将这个关系放大,亦不可忽视,而应该采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关系。西学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至清代乾隆时期,已经经过了数百年,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而戴震生处中西文化交流的低潮期,其对西学的接触和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在他的思想中,,西学始终不占据主体的地位,因而他与西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
【关键词】:戴震 西学 历算学 中西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9;B249.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9
- 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9-14
- 3. 主要创新之处14-15
- 一、中西智识线的第二次交接15-24
- 1. 从一幅世界地图到南京教案16-20
- 2. 从明末历局到康熙历狱20-22
- 3. 从康熙雅好西学到耶稣会的解散22-24
- 二、戴震对西学的接触24-35
- 1.“西学”概念的界定24-26
- 2. 西学书籍的出版和流行26-31
- (1)传教士译著的西学书籍26-29
- (2)清代前中期西学书籍的流布29-31
- 3. 戴震对西学的接触31-35
- 三、戴震对西学的研究35-45
- 1.“会通以求超胜”——明末学者对西学的研究35-38
- 2. 历算学在清代中叶的兴起38-41
- 3. 戴震对西学的研究与态度41-45
- 四、戴震对西学的吸收与应用45-53
- 1. 天文历算方面45-48
- (1)“地球中心说”45-47
- (2)《勾股割圜记》47-48
- 2. 哲学思想方面48-53
- (1)“燥湿”之说48-49
- (2)逻辑演绎的方法49-53
- 结语53-54
- 主要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玲英;;论戴震的治学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蔡锦芳;戴震“求十分之见”的治学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马来平;;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娄毅;;从方法论看戴震的训诂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晓林;戴震的“讳言”——论《天主实义》与《孟子字义疏证》之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邓建华;明清之际“西学中源”说考析[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8 程观林;;戴震治学的两大特点[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9 黄曦,胡德明;江永的科学技术成就简述[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宋巧燕;论明清之际耶稣会士译著文献的翻译特色[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海松;;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及其影响[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芳;明清时期湖广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桂香;十六至十八世纪西学文献在中国的传播[D];郑州大学;2005年
2 陶玲;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广兰;明末三朝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8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5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