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古代“和亲”类型新论

发布时间:2017-08-30 13:06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和亲”类型新论


  更多相关文章: 和亲类型 兄弟和亲 父子和亲 君臣和亲 婚姻和亲


【摘要】:中国古代"和亲"政策一般指不同政治实体之间通过建立某种亲属或亲属化关系,将双方政治关系亲情化,从而达到缓和或促进相互关系的政治策略。"和亲"的真正实质是政治关系亲情化而非政治联姻。因此,划分"和亲"类型的最为理想的标准是当事双方所建立的亲属或亲属化关系。根据这一标准可将"和亲"划分为兄弟和亲、父子和亲、君臣和亲、婚姻和亲以及其他和亲等多种类型。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和亲类型 兄弟和亲 父子和亲 君臣和亲 婚姻和亲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和亲”类型研究述评关于“和亲”研究,自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1]发表以来,相关论著已不下百余篇(部)。其中关于“和亲”类型问题,也已有人作过专门研究。朱振杰在《中国历史上和亲的类型及作用》(以下简称朱文)[2]中将“和亲”分为三种类型:1.中央王朝处于被动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明德,,林恩显;论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特点及其它[J];民族研究;1995年05期

2 朱振杰;;中国历史上和亲的类型及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兴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8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9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59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59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