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试论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和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10 17:16

  本文关键词:试论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和宗教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晚明 徐光启 科学 宗教 天主教


【摘要】:在明朝晚期,儒、释、道等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后来西方传入的天主教文化交织在一起,产生交流、激荡。晚明的徐光启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同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文章主要是从“丰衣食,绝饥寒”、“以正讹谬,以补缺略”、“欲求超胜,必须会通”、“责实求精”等几个方面陈述了徐光启的科学贡献,通过其为数不多的宗教著作解读他的有关“传教、护教的宗教情结”,以及“补儒易佛”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念,将一个比较全面、充实的徐光启展示在读者面前。宗教与科学之间并不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徐光启就是集科学与宗教于一身的完美体现。通过对徐光启学术思想的分析,进而对历史上和当代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对其科学贡献和宗教思想的深入剖析,分析两者在晚明这个独特历史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兼顾他的士林身份,宗教徒身份和学者这三种不同的身份,以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审视了徐光启身上的种种痕迹。只有将徐光启置于这样的视角之下,所描绘的才是一个大写的徐光启。再一方面,从徐光启这个案例上升到一般层面,既探讨了当代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对未来两者关系发展走向的复杂化与多元化进行了乐观的展望。
【关键词】:晚明 徐光启 科学 宗教 天主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9;K248.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导论6-8
  • 第一章 徐光启的科学贡献8-16
  • 一、科学贡献8-12
  • (一) “故将率天下之人而归于实用者”——译《几何原本》8-9
  • (二) “丰衣食,绝饥寒”——《农政全书》9-11
  • (三) “以正讹谬,以补缺略”——《崇祯历书》11-12
  • 二、科学观12-15
  • (一)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13
  • (二) 虚访勤求13-14
  • (三) “责实”、“求精”14-15
  • 三、局限性15-16
  • 第二章 徐光启的宗教思想16-26
  • 一、徐光启与传教士16-21
  • (一) 入教动机分析16-19
  • (二) 浓厚的宗教情结19-20
  • (三) 传教、护教——《辩学章疏》20-21
  • 二、宗教思想概述21-26
  • (一) “补儒易佛”的宗教观21-22
  • (二) 宗教著作——《灵言蠡勺》和《答乡人书》22-24
  • (三) 局限性24-26
  • 第三章 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和宗教思想的内在关系探究26-45
  • 一、透视徐光启26-31
  • (一) 儒学士大夫徐光启——“启平生善疑”26-27
  • (二) 天主教徒徐光启——“人生最急事”27-29
  • (三) 百科全书式的徐光启——“度数旁通十事”29-31
  • 二、宗教信仰对科学实践的促动31-36
  • (一) 良好的宗教信仰31-33
  • (二) 宗教信仰助力科学研究33-36
  • 三、展望与未来36-45
  • (一) 历史上的宗教与科学关系37-38
  • (二) 当代宗教与科学关系的阐述38-42
  • (三) 国内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讨论42-43
  • (四) 未来宗教与科学关系走向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坚;;徐光启的农业备荒思想[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2 于慧;;浅析《农政全书》中的水利思想[J];才智;2011年21期

3 王星光;符奎;;徐光启《考工记解》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高琳;;论晚明休闲的审美境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5 熊帝兵;惠富平;;对《农政全书》中诸葛升的考证[J];中国农史;2011年02期

6 宋芝业;;薛凤祚中西占验会通与历法改革[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庞乃明;;欧洲势力东渐与晚明军事工程改良[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8 杨泽忠;;李之藻对于西方几何传入我国的贡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唐英姿;;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0 吴贺;琅元;;法夸尔森与俄国近代科学的发展[J];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素莉;;徐光启终生未学西语的原因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张蓉;;试论徐光启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暴鸿昌;;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5 李天纲;;徐光启佚文《造物主垂像略说》[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胡有萼;;从《徐霞客游记》考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郑二红;盛邦跃;;试析徐光启的荒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宋芝业;;关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若干问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李洵;;从王祯《农书》到徐光启《农政全书》所表现的明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10 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诗宗;徐光启与《几何原本》的翻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曹江红;晚明社会变迁实质是社会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张金奎;军户与晚明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顾咪咪;游徐光启墓 听徐家汇故事[N];解放日报;2003年

6 徐瑞哲;从袁隆平想到诺贝尔与徐光启[N];解放日报;2009年

7 梅青;《几何原本》引入我国经过[N];团结报;2010年

8 陈琳;回望利、徐之交:重温大国的气度和开放情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张海英;全球视野下的晚明社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彭勇;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近代科学先驱[N];中国民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晖莉;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4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袁定坤;明清科技图书编撰出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9 张见;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迪;试论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和宗教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春燕;儒学与“天学”张力中的徐光启[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盛桦;论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学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小溪;晚明小说中的士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曹晓云;祁彪佳视野下的晚明吏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晓旭;士女交游与晚明闽中文学[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惠;晚明江南地区妓女服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8 杨茜;从地方到国家:晚明江南士绅丁宾的行政实践与社会活动[D];复旦大学;2012年

9 叶t,

本文编号:825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25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