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5:27
本文关键词:《礼纬》研究
【摘要】:谶纬是汉代重要的文化思潮,反映出汉代对于天文、历法、地理、医学、气象物候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礼纬》对礼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是汉代礼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先秦以来礼制的发展与总结,对汉代乃至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研究论著寥寥无几。对《礼纬》进行论述的著作主要有:钟肇鹏的《谶纬论略》、李中华的《谶纬与神秘文化》与冷德熙的《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但也零散不成系统,而关于《礼纬》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几乎没有。鉴于目前对《礼纬》这一专纬整体研究的空白,本文从《礼纬》文献入手,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礼纬》的《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三篇的篇目进行解题,试从文字学角度入手,并结合前人研究观点,深入到《礼纬》各篇内容来加以阐述,认为《礼纬》三篇篇题的命名、以及《礼纬》的篇章顺序存在着严谨的逻辑线索,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思想依据。 第二章主要探讨《礼纬》在解经过程中对礼经的阐释问题。在《礼纬》中,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想有着独特的发挥,而这些特点也成为《礼纬》依经生义的学说基础,对于汉代文化塑造与礼制建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章将《礼纬》置于汉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主要对“三皇”、“礼有三起”、“礼之动摇”、“三纲六纪”、“孔子谓子夏”之言这五方面展开讨论,试图在分析《礼纬》对礼经阐释与发挥的同时,探索其对汉代伦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对《礼纬》中“礼有损益”的因时制礼思想与“顺时取物”的礼学观念进行阐述,试图梳理出《礼纬》中的这种礼学思想体系的根源、特点与发展脉络。 第四章对《礼纬》文本中的一些礼制名物进行讨论,以汉代为时代、文化背景,对灵台、饭含、小敛、五祀、九锡的礼制名物演变轨迹、建构特点方面进行相应的考证。
【关键词】:礼纬 篇目解题 礼学思想 汉代礼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礼纬》篇目解题8-15
- 一、《礼纬?含文嘉》9-11
- 二、《礼纬?稽命征》11-12
- 三、《礼纬?斗威仪》12-15
- 第二章 《礼纬》对礼经的阐释15-28
- 一、《礼纬》对“三皇”的建构15-19
- 二、《礼纬》对“礼有三起”的阐释19-22
- 三、《礼纬》对“礼之动摇”的论述22-23
- 四、《礼纬》对“三纲六纪”的建构23-26
- 五、《礼纬》对“孔子礼论”的建构26-28
- 第三章 《礼纬》中的礼学思想28-31
- 一、《礼纬》中的“礼有损益”思想28-30
- 二、《礼纬》中的“顺时取物”观念30-31
- 第四章 《礼纬》与汉代礼制31-43
- 一、《礼纬》与灵台之制31-34
- 二、《礼纬》与饭含之制34-35
- 三、《礼纬》与小敛之制35-37
- 四、《礼纬》与五祀之制37-39
- 五、《礼纬》与九锡之制39-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鼎,薛立芳;试论“谶”与“纬”的区别——兼与钟肇鹏先生商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葛志毅;;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意义[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余江;谶纬与两汉经学[J];天府新论;2002年01期
4 曹建国;;《诗》纬三基、四始、五际、六情说探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刘毓庆;由人学到天学的《诗》学诠释——《诗纬》诗学研究[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6 蔡慧清;汉代经学谶纬化的过程及其动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杨权;论两汉章句之学的谶纬化[J];现代哲学;2002年04期
8 曾德雄;;谶纬的起源[J];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9 张玖青;曹建国;;《诗》纬论《诗》[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林忠军;《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J];哲学研究;200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玉周;汉代谶纬天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苏杭;谶纬与汉乐府[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3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