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元代官牧场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0:30

  本文关键词:元代官牧场及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元代 官牧场 法律 废田为牧


【摘要】: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拥有辽阔的疆域,由于其统治者蒙古族是以畜牧起家,因此畜牧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元代共有十四道官牧场,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对十四道官牧场地名的考释上。本文依据历史资料,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在对官牧场地名进行考释的同时,利用现代政区图,将已考证出来的地名标示出来,更有利于我们对元代官牧场的了解。 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元代相关的马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对和牧场有关的机构进行介绍,并增加了官牧场基层管理的研究,对其中的职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元代的马政机构设置比较完备,级别较前代要高。第二,试图通过对元代流传下来的法律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元代对于牧场以及与其相关问题的政策: 第三部分是关于元代废田为牧的讨论。关于元代的占田为牧,在现有的研究中虽然有提及,但是没有专门的论述。本部分首先从成吉思汗时代到后来的忽必烈时期,进行了概述。其次是针对窝阔台汗时期的“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主张的讨论以及元代曾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分析。最后,还有忽必烈时期发生的蒙古习俗与“汉法”之争: 第四部分是元代与牧场有关的其它问题。如点数之制、秋后翻耕问题、驻冬与驻夏问题还有畜牧业灾害问题等,除了畜牧业灾害问题外,另外几个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被提及,其和官牧场的关系是很有必要进行研究的。 本文的最后是研究的总结,元代的官牧场规模大、范围广,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完备,牧场的分工专业化很强。从成吉思汗时代就出现的废田为牧并没有在汉地推行开来,但是把农田变为牧地的现象却是存在的。对于最后讨论的几个问题,有些是对官牧场起到补充作用的,因此很有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元代 官牧场 法律 废田为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一) 国内学者的研究8-11
  • (二) 国外学者的研究11-12
  • 三 本文研究内容、资料和思路12-14
  • (一) 研究内容12
  • (二) 所用资料12-13
  • (三) 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对元代十四道官牧场地名的研究14-32
  • 第一节 目前学界对于元代官牧场的研究14-16
  • 第二节 元代官牧场古今地名考16-30
  • 一、对于元代官牧场地名的考释16-23
  • 二、对元代官牧场现代地名考释的补充23-30
  • 第三节 小结30-32
  • 第二章 机构的设置与相关的法令条例32-52
  • 第一节 元代牧场相关机构的设置32-34
  • 第二节 元代官牧场的基层管理34-46
  • 一、元代的官牧场中的管理人员35-42
  • 二、官牧场中的职业释义42-46
  • 第三节 与牧场保护相关的法令条例及其它46-52
  • 一、元代几大法典概况46-47
  • 二、对牧场的保护和发展47-49
  • 三、禁止畜牧扰农问题49-52
  • 第三章 关于元代废田为牧现象的研究52-66
  • 第一节 废田为牧概述52-56
  • 第二节 "悉空其人以为牧地"56-60
  • 一、"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提出与废弃56-57
  • 二、废田为牧原因探析57-60
  • 第三节 元代的占田为牧60-63
  • 一、军队之占田的现象60-62
  • 二、诸王贵族占田的现象62-63
  • 第四节 西北藩王的诘问与《时务五事》63-65
  • 第五节 小结65-66
  • 第四章 关于元代牧场的其它问题66-80
  • 第一节 元代的点数之制66-68
  • 第二节 关于秋后禁止翻耕问题68-70
  • 第三节 驻冬和驻夏70-72
  • 第四节 元代畜牧业的自然灾害72-78
  • 第五节 小结78-80
  • 结论80-82
  • 附录82-86
  • 参考文献86-90
  • 致谢90-92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9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萨尔娜;元代蒙古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3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43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