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22:19

  本文关键词: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教育 湘西苗疆 清代


【摘要】:湘西苗疆在清代康熙四十三开始改土归流,接受中央政府派遣的流管直接管理。清廷除了大量驻军屯兵等强硬政治、军事措施之外,也大力兴办学校教育以资化导,以便更好的维护和巩固中央政府在此地的统治。湘西苗疆在政府拨款拨学田、屯防收入以及官绅捐助下,官学、书院和义学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嘉庆以后,屯政对教育的鼎力支持,除了对官学和书院的资助,,还在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兴办了一百多所免费的义学,并且给予生童各种膏火补贴、应试盘费和学业奖励,为贫穷的苗疆子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大大促进了苗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是和内地汉民族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针对类似湘西苗疆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适当的倾斜照顾政策是必须的。嘉庆十三年开始,苗疆有边字号、田字号录取专额,并且严禁“冒籍”,切实保障苗疆士子的权益。这和我们今天的高校录取中民族优惠政策也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湘西苗疆的学校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有不少优秀的苗疆士子通过朝廷的科举考试进而成为政府官员或者教育工作者。苗疆学校教育的推广也笼络了一大批苗疆土著,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成为苗疆的最直接管理者和新秩序的维护者,“以苗治苗”,使得新的政治秩序得以确立和稳定。 在政府主导之下的苗疆学校教育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儒化为核心,有意识地不断地对土家族和苗族进行文化同化,希冀湘西苗疆这块化外之地知道“君臣之礼”,最终完全服从中央王朝的管理。此后,湘西苗疆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土著语言在逐渐消失,风俗习惯在逐渐改变,民族特色逐渐消退。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民族教育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在学习融入主流文化——汉文化的同时又能够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本文通过呈现清代湘西苗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与教育的关系,并且对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使人们对清代湘西苗疆教育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总结湘西苗疆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对湘西苗疆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育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和决定,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历史的进程。研究湘西苗疆的教育历史,不仅仅是了解湘西苗疆的历史,我们还必须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的研究中寻找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我们今天社会中所遇到的民族教育的种种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寻求对策,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 湘西苗疆 清代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9;G5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15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7-8
  • 第二节 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8-12
  • 第三节 主要概念说明12-15
  • 第二章 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的发展背景15-24
  • 第一节 清代以前湘西苗疆教育的发展简况15-16
  • 第二节 清代湘西苗疆教育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6-24
  • 第三章 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的概况24-37
  • 第一节 官学教育24-29
  • 第二节 书院教育29-32
  • 第三节 义学教育32-35
  • 第四节 私塾教育35-37
  • 第四章 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的特点37-44
  • 第一节 民族教育政策对湘西苗疆的倾斜照顾37-39
  • 第二节 屯政对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的支持39-41
  • 第三节 清代苗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41-44
  • 第五章 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的影响44-50
  • 第一节 人才的培养44-45
  • 第二节 新秩序的确立与维护45-47
  • 第三节 社会生活的改变47-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彭永庆 ,李兴平;抗战时期湘西教育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刘鹤;;张治中与抗战初期湘西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彭武一;明清年间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实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5 张宗权 ,张应和;清代湘西苗族地区儒学发展考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曹端波;;清代湘西商业市镇的发展及其原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暨爱民;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1期

8 暨爱民;抗战时期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历史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 彭永庆;;论清朝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彭永庆;刘鹤;;清代湘西民族地区“义学”教育的历史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取勉;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丽君;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教育事业刍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丽君;宋代江西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宋臻垠;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甘伯顺;清代台湾的社会教育[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4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84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