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神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3:34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神庙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民间信仰”逐渐成为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各领域学者热衷的课题之一,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出发,用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的民间信仰进行研究。河神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也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尚缺乏对河神信仰系统的考察以及缺乏对河神庙这个特定历史遗存实体的研究。于是,笔者对中国古代河神信仰和河神庙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发现中国古代河神信仰由来已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且,作为河神祭祀专门场所的河神庙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更充分体现了河神信仰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笔者选取清代为研究的时间断限,对这一时期的河神庙体系、规制、功能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清朝河神信仰和河神庙的建置与清代黄河的治理、运河的维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河神庙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南河河神庙体系、东河河神庙体系及京都河神庙体系;这些河神庙按照建立的方式、地位的主次、规模的大小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清代河神祭祀被列入国家祀典,因此河神祭祀在礼节、祭物、祭器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制;在清代,河神信仰和河神庙的建置主要体现了安澜保漕诉求的满足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强化皇权以及教化四大功能。
【关键词】:清代 河神庙 河神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绪论8-17
- 一、河神信仰与河神庙概说8-13
- (一) “河伯”概说8-9
- (二) 河神由自然神向人格神的演变9-11
- (三) 河神的祭祀11-13
- (四) 河神庙的含义13
- 二、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13-14
- 三、研究价值和意义14-17
- (一) 理论价值14
- (二) 现实意义14-17
- 第一章 清代河神庙体系17-35
- 一、清代河神庙分布17-27
- (一) 南河河神庙体系18-21
- (二) 东河河神庙体系21-24
- (三) 京都河神庙体系24-27
- 二、清代河神庙类型27-35
- (一) 以建立的方式区分27-30
- (二) 以地位的主次区分30-33
- (三) 以规模的大小区分33-35
- 第二章 清代河神庙规制35-39
- 一、祭祀礼节35-36
- 二、祭物36-37
- 三、祭器37-38
- 四、其他38-39
- 第三章 河神庙的功能39-45
- 一、安澜保漕诉求的满足功能39-40
- 二、社会整合功能40-42
- 三、强化皇权功能42-43
- 四、教化功能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1
- 后记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轶峰;;明朝国家祭祀体系的寓意[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2 王振忠;河政与清代社会[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王元林;褚福楼;;国家祭祀视野下的金龙四大王信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健;祀典、私祀与淫祀:明清以来苏州地区民间信仰考察[J];史林;2003年01期
5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J];民俗研究;2005年02期
6 李留文;;河神黄大王:明清时期社会变迁与国家正祀的呼应[J];民俗研究;2005年03期
7 罗冬阳;;从明代淫祠之禁看儒臣、皇权与民间社会[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8 陈桦;清代的河工与财政[J];清史研究;2005年03期
9 申浩;;近世金龙四大王考——官民互动中的民间信仰现象[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向福贞;;济宁商帮与金龙四大王崇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921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2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