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东方学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7-09-28 06:18

  本文关键词:东方学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东方学 文化身份 文化霸权 民族主义


【摘要】:萨义德的《东方学》对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历史上的中国形象一直以来受到西方权力话语的支配,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隐伏的东方学依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着负面影响。中国应该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但这并不意味着诉诸于民族主义、大中华主义等。中国应直面自己的现实问题,构建一套合适的话语体系,在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上,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身份,达致"和而不同"。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东方学 文化身份 文化霸权 民族主义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1YJC7401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122;K207.8
【正文快照】: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建构中国的文化身份,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萨义德的《东方学》为抵抗文化霸权、建构国家的文化身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东方学概述1978年,美籍巴勒斯坦人,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生安锋;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2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年05期

3 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文艺研究;1996年02期

4 张法 ,张颐武 ,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文艺争鸣;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建亮;;中国当代人文主义的三种叙事话语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月军;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杨四平;;21世纪初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改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马菁菁;;麦尔维尔中篇小说《贝尼托·塞雷诺》中的主仆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陶健;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历史观教育策略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詹秀伟;对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杜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银河;;必要的冷淡[J];读书;1992年09期

2 张汝伦 ,王晓明 ,朱学勤 ,陈思和;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一——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J];读书;1994年03期

3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年06期

4 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威华;伏珊;秦仕武;;国外斯图亚特·霍尔思想研究透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2 王弟;;表述者的权力与被表述者的尴尬——以萨义德的东方学研究为中心[J];作家;2009年10期

3 陈义华,刘飞;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身份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占峰;;后殖民主义理论之中国文化传递[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舸;民族主义视野中的“东方学”[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6 吴味;;更为隐蔽的“后殖民东方学”——再谈谷文达的《碑林·唐诗后著》及其他[J];美术观察;2006年05期

7 徐雪涛;;后殖民语境中的“自我”与“他者”——有关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反思[J];理论月刊;2010年11期

8 王秋梅;;论赛义德消除文化霸权的革命策略[J];前沿;2006年02期

9 康兆春;刘文军;;文化“和”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身份的选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秋业;;文化霸权与文化多元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张振岩;赵国华;孙宁欣;;应对文化霸权 捍卫文化主权——学习“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几点体会[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马驰;;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从怒江开发的讨论说起[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朱z,

本文编号:934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34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