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5:27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
【摘要】:历史悠久的中国典当业在我国古代金融领域颇为兴盛,是一种融通社会资金的独特行业,专营当物的抵押,被称为“平民金融”,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关系极为密切。然而,有关典当业的研究长期为史学界所忽视。八十年代以来,这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延伸与发掘。本文着重分析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当今的典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就典当业的源流进行了历史追溯,基本理清典当业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其次简单描述了明清时期之前的典当业的发展情况;第三也是最大篇幅的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状况,分析了山西人经营典当业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探讨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繁荣的深层次理论因素,正是因为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加之时代赋予山西的优势,使得山西在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迅速,其中融汇民间资本的典当业也随之兴盛。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的行业状况,分别从行业类别、业务范围、资本来源和组织以及经营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这一时期,山西典当业达到其行业发展史上的顶峰:增加了新的行业类别,扩展了新的业务,行业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管理科学,有其独特的行业规范和制度并严格遵循,这一切成就了山西典当业在明清时期的鼎盛局面。 第三章,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风尚五个层面阐述典当业与明清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典当业不再仅仅担当调剂余缺缓急的单一角色,而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财政经济、人民社会生活、官僚资本、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第四章,山西典当业在经历了明清时期的鼎盛阶段后,在晚清民国时期逐渐走向了衰落,本章节就简单描述了这一时期山西典当业的衰落状况,其不仅仅表现在典当业数量的急剧减少,还表现在地域分布格局的变化、规模的缩小、利率的提高等等方面,在这个状况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其衰落的原因,其中包括战乱和灾荒的影响、国家税收和摊派的的加重、币制混乱、通货膨胀严重以及经营理念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等,从而较全面的揭示了山西典当业衰落的历史原因。 第五章,本章是对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的认识和评价。山西典当业在当时占据着中国典当业的半壁江山,其经营管理和成长发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色,这也是山西典当业区别于徽典等其余典当业区域集团的明显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色,成就了山西典当业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典当业中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关键词】:明清时期 典当业 山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F832.38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导论13-21
- 一、选题认识13-14
- (一) 理论意义13
- (二) 学术价值13-14
- (三) 现实意义14
- 二、学术史综述14-19
- (一) 古籍文献与方志类14-15
- (二) 专著15-16
- (三) 相关论文16-19
- (四) 对目前典当业研究的看法19
- 三、学术要点19-21
- (一) 重点19
- (二) 难点19-20
- (三) 创新点20
- (四) 理论方法与视角20-21
- 第一章 典当业源流与山西典当业21-43
- 一、典当业源流21-24
- 二、明清以前典当业发展概况24-26
- 三、山西人经营典当业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分析26-29
- (一) 山西地理环境所限26-27
- (二) 明朝时期仕途艰险,做官风险大,,山西人转而经商27-28
- (三) 明末清初山西地区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风气转变28-29
- 四、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的繁荣景象29-31
- 五、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兴盛的原因31-43
- (一)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基础32-34
- (二) 明清时期政府扶持典当业的政策是政治保证34-36
- (三) 典当业调节缓急的功能和简捷方便的特点是内在原因36-38
- (四) 明清时期山西商品经济和社会思想的发展进步是现实基础38-39
- (五) 山西典商与官府的勾结与相互利用是政治基础39
- (六) 山西商人资金雄厚是财政后盾39-40
- (七) 山西典商业务知识丰富、经营方式灵活40-41
- (八) 山西典商管理制度严格有效41-43
- 第二章 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的状况43-57
- 一、山西典当业的行业类别43-45
- 二、山西典当业的业务范围45-50
- (一) 存款45
- (二) 以物换取现金45-46
- (三) 钱票发行46-48
- (四) 货币兑换48
- (五) 典卖谷物粮食48
- (六) 囤货谋利48-49
- (七) 土地、房屋的抵押49-50
- 三、明清山西典当业的资本来源和渠道50-53
- 四、明清山西典当业的经营管理53-57
- (一) 典当行分工明确、责任分明53-54
- (二) 典当行规章制度严格、明确54-56
- (三) 政府的政策调控和管理56-57
- 第三章 典当业与明清时期山西社会发展的关系57-76
- 一、典当业与明清经济生活57-61
- (一) 与国民经济的关系57-59
- (二) 与平民生计的关系59-61
- 二、典当业与明清社会生活61-65
- (一) 典当行捐资修建公益事业61-63
- (二) 典当业与市井杂流的关系63-64
- (三) 典当行的教科书64-65
- 三、典当业与明清政治生活65-68
- (一) 与官僚资本的关系65-66
- (二) 与政治局势的关系66-68
- 四、典当业与明清思想文化68-73
- (一) 佛寺、佛教文化与典当业68-70
- (二) 明清小说描写中的典当业70-71
- (三) 典当业专业用语、当票和当字71-73
- 五、典当业与明清社会风尚73-76
- (一) 山西典商的行业传承与乡俗73-74
- (二) 典当业与社会奢俭义利之风74-76
- 第四章 山西典当业的衰落及其原因76-85
- 一、山西典当业衰落的状况76-80
- (一) 清末以来山西典当行的数量锐减76-77
- (二) 山西省典当业的地域分布格局发生变化77-78
- (三) 乡当的减少程度大于城当78-79
- (四) 典当业典当利率提高,满当赎当的时间缩短79-80
- (五) 典当行规模日趋缩小,业务范围日益狭窄80
- 二、山西典当业衰落的原因80-85
- (一) 战乱频繁,典当行频遭抢掠80-81
- (二) 灾荒频繁,社会经济凋敝81-82
- (三) 政府税收加重,杂税的摊派增多82
- (四) 清末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化82-83
- (五) 典当行资本急剧缩减,导致资金周转困难83
- (六) 山西典商的经营理念保守顽固,缺乏创新性83-84
- (七) 清末社会形势的变迁导致典当业的资金亏损严重84-85
- 第五章 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的认识和评价85-92
- 一、明清山西典当业的时代特色85-89
- (一) 规模大、分布广、数量大、从业人数众多85-86
- (二) 典当行资本雄厚,规模巨大86-87
- (三) 制度管理严格,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监管体系87-88
- (四) 官僚资本与典当资本的结合88-89
- (五) 经营性、资本性的放贷业务量增加89
- 二、明清山西典当业的作用和历史地位89-92
- (一) 有利作用89-90
- (二) 不利影响90-92
- 参考文献92-99
- 致谢99-10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茜;王维才;;典当业国内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936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3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