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学研究视域

发布时间:2017-10-01 09: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研究视域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学 中国文化 世界文明 和合共生


【摘要】:吴兆路认为,中国学首先包含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概括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等方面的研究,还包括国内对上述各领域做出的对等交流;方铭认为,中国学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最重要贡献,是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一个世界的视角,把中国的过去和未来纳入到世界文明这个大家庭之中;王振复则认为,作为文化传播学的特殊门类,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从"汉学"到"中国学"称名的改变,从所谓对"历史之中国"到偏重于"现实之中国"的研究,这一中国学人文主题的转换,正在不断重塑"中国形象";就"现实之中国"研究主题而言,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其实失之偏颇,中国学研究的"和合共生"说则更具合理性。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中国学 中国文化 世界文明 和合共生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编者按]汉学、国学、中国研究、中国学……这些语义交叉、外延漫漶的说法,使中国学研究始终显得面目模糊,难以形成有效的对话以及学科上的自洽。但事实上,学者们已经就如何更好地表达此一研究的视域、对象及其文化诉求,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并且形成了相关的成果。以“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博渊;;中国文化的未来将是怎样的[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8期

2 庞学铨;;文明和谐与创新国际论坛[J];国际学术动态;2008年01期

3 史继忠;;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特征[J];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03期

4 张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翁淮南;;中国当代有没有文化大师?[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2期

6 左兰国 ,王玉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J];理论学习;2001年08期

7 罗桑扎西;;浅析近代“中体西用”思想[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7年04期

8 黄健;;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脉络——读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J];广西文学;2010年12期

9 黄健;;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脉络——读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有感[J];出版广角;2010年12期

10 纪宝成;;关于国际文化战略问题的几点认识[J];学术界;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常爱玲 宋南 记者 吴晶 荣燕;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钱敏汝;论跨文化的中国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邢贲思;文明问题研究的恢弘著作[N];人民日报;2004年

4 记者 杲文川;《世界文明大系》丛书出版座谈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主持人 梁枢 光明日报“国学版” 录音整理 罗容海;这个世界需要“对话”[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朱立元;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N];文学报;2001年

7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6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3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利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6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汪秀梅;从翻译要求看中国文化遗产读本汉英翻译[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52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52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