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藻西学历程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01 14:32
本文关键词:李之藻西学历程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阐著实理 缘数寻理 穷理诸学 理器二分 形而上学基础
【摘要】: 李之藻是明末著名的“耶儒柱石”之一,他的思路历程与另外两柱石徐光启、杨廷筠相比有不同寻常的独特之处。本文将他的这一历程归结为“阐著实理”、“缘数寻理”、“穷理诸学”、“理器二分”四个阶段,并力图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描述对李之藻西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做详尽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 由于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有关李之藻的资料比较匮乏,近现代以来对他的研究也比较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对他由西学皈依天主教原因的探析,以及从其数学、天文、地理、宗教等译著入手分别研究他对以上各个领域的贡献,而对其思想缺乏一种整体性的分析。本文欲通过对李之藻著作的梳理、西学历程的分析,展现其心路历程的独特性,探寻李之藻思想中蕴含的近代意义,并通过与徐光启的比较找出推动李之藻从“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思想发展的相关因素。 二、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的方法:本文大量使用李之藻的著述内容,试图通过对这些文献内容的分析,展现李之藻的思路历程,分析推动李之藻从“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思想发展的影响因素。 比较分析的方法:本文将李之藻与徐光启的思路历程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促成李之藻从“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思想发展的推动力。 三、研究结论 李之藻从天文舆地学入手翻译西学著作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学的基础作用和形而上学功用,进而由数及哲,建立了对科学整体性的认识——本文将这一历程归结为从“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思想的发展。客观意义上讲,这一思路历程在其同时代士人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客观上建立起了中西会通的契合点——“求实”的形而上学基础,具有近代意义。 究其主观缘由在于其根深蒂固的儒学本位思想。儒学危机促使他接触西学,补益儒学的动机最终推动其提升至科学理论的层面。除此之外,李之藻对科技的兴趣、治学性格以及传教士的诱导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李之藻从“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的思想发展、注重从理论层面补益儒学的思想以及将西学作为一个“理”“器”统一的整体来引介,对我们现代社会对科学、哲学关系的理解与和谐发展、对中西方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阐著实理 缘数寻理 穷理诸学 理器二分 形而上学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一、李之藻思想发展的背景13-17
- 1、心学兴衰与李之藻儒学理念的变化13-15
- 2、传统科技衰落与李之藻的治学转向15-16
- 3、利玛窦的诱导与李之藻的受洗16-17
- 二、从"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17-35
- 1、阐著实理17-19
- 2、缘数寻理19-23
- 3、穷理诸学23-32
- (1)"穷理诸学"与"穷理诸学之总名"25-28
- (2)客观分析"穷理诸学"思想中蕴含的近代意义28-32
- 4、理器二分32-34
- 5、"阐著实理"到"理器二分"34-35
- 三、渊源追溯35-53
- 1、儒学本位思想35-44
- (1)儒学素养及其对儒家价值的维护35-36
- (2)从儒学角度会通中西36-41
- (3)行为分析41-43
- (4)儒学立场推动李之藻思想发展43-44
- 2、治学路径、性格与利氏影响44-53
- (1)、不同之处44-47
- (2)造成不同的缘由47-53
- 四、结语53-55
- 主要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论著60-6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月娇;士大夫或基督徒—杨廷筠的基督教儒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4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540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