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北疆政策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1 17:15

  本文关键词: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北疆政策及其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武则天 北疆 后突厥 契丹


【摘要】:武周时期的北疆政策上接太宗、高宗进取型的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等多种手段的积极治理,下启睿宗、玄宗收缩型的主要依靠军事手段的消极治理,对唐代边疆格局演变形成了重要影响。武则天的北疆政策受到包括高宗末期建国的后突厥汗国以及七世纪末的契丹叛乱,加之吐蕃在西北的威胁和武则天国内问题等因素的多重牵制,从最初的有限攻势不得不转向逐步收缩,,以处理其心目中最紧急的问题。因此,武周时期的北疆政策在不同阶段面对同样的对手,采取的对策却大相径庭。由于外部敌对力量的强大以及内政的诸多因素制约,武则天北疆政策的成果比较有限,最终的成果除了平息了契丹对河北道的入侵之外,再无其他。但是,武则天的北疆政策对其后唐王朝处理北疆事务产生深远的影响,唐王朝继承了这一时期形成的保守路线,实际放弃了重建北方草原管理体系的想法,最终演变为建立了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内敛性的管理体系——藩镇体系。
【关键词】:武则天 北疆 后突厥 契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前言6-9
  • 第一章 武则天执政前北疆政治格局的演变9-19
  • 第一节 太宗、高宗时期的北疆政治格局9-16
  • 一、太宗时期的北疆政治格局9-12
  • 二、高宗时期的北疆政治格局12-16
  • 第二节 武则天执政初期的国内政治及吐蕃崛起对于唐、周北疆政策的影响16-19
  • 一、武则天执政初期的国内政治16-17
  • 二、吐蕃崛起对于唐王朝北疆政策的影响17-19
  • 第二章 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北疆政策19-29
  • 第一节 以军事行动为主的北疆政策(公元 683 年至公元 695 年)20-22
  • 第二节 安抚与武力政策并用(公元 696 年至公元 698 年)22-26
  • 第三节 消极防御政策(公元 698 年至公元 703 年)26-29
  • 第三章 武则天执政时期北疆政策的实施及影响29-41
  • 第一节 武则天北疆政策实施的牵制性因素29-33
  • 一、吐蕃因素29-31
  • 二、高于一切的武氏家族利益31-33
  • 第二节 边疆势力格局的变化33-37
  • 一、后突厥实力的盛衰33-35
  • 二、契丹的暂时失势与渤海国的建立35-36
  • 三、吐蕃势力的进一步坐大36-37
  • 第三节 唐王朝边疆管理体制的变化37-40
  • 一、北疆防御体系的收缩37-39
  • 二、河北地区军事化的加强及其隐患39-40
  • 第四节 应对后突厥、契丹威胁对于武氏家族地位的影响40-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后记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都兴智;;略论契丹李尽忠之乱[J];东北史地;2008年02期

2 李文才;论“营州事变”的成因及其影响[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3 李必忠;论武则天执政时期的西北边防[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崔明德;唐与契丹战争起因新探[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2期

5 蒋戎;;梲棬参与营州事变的原因及其东奔[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0期

6 艾冲;;论唐高宗、则天两朝应对突厥叛乱的基本方针之差异及原因[J];唐都学刊;2008年02期

7 李蓉;辽西两蕃对则天朝政局之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方;后东突厥汗国复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3期

9 肖爱民,孟庆鑫;略论契丹“营州之乱”对武周立嗣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954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54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