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8:30
本文关键词: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李觏、王安石同为北宋中期的思想家、改革家。这一时期北宋社会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处于一种剧烈变化的状态。商品经济所带来的的新的社会变化使得国家机器运转负担空前繁重,专制模式的管理成本空前高涨,加之崇文抑武所带的军事上的弱势,造成了北宋财政的捉襟见肘,财政枯竭和国家管理效率的日微。这都推动了北宋社会变革思想的形成。 作为当时改革派的李觏、王安石先后提出了以强本抑末、发展农业为主体的农业思想。而作为渊源颇深的二位改革家,他们的农业思想既有“社会以农业为主导”、“政府主导农业生产”、“大力惠农、恤农”等方面的普遍共识,又有对摧抑兼并、减负宽民等问题的不同见识。在土地问题上,李觏主张摧抑兼并,至少是限制兼并规模;而王安石则认为摧抑兼并不切实际,无操作之可能。在赋役问题上,李觏单纯提出了减税减役的方案;而王安石则变减为均,通过迫使富人承担赋役来减轻个体农民的负担。在赈灾备荒问题上,王安石提出以工代赈、低息贷款的方式解决百姓的困境;而李觏则依然坚持国家投入建立常平仓的方式防备灾荒。对于李觏和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分歧,本文也进行了尝试性探索,认为二人社会角色的差异是他们农业思想产生分歧的根源。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有着相同的渊源、相近的目的,都受到《周礼》的很大影响。王安石农业思想是对李觏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具体措施方面王安石又较李觏之观点更为成熟。北宋之后的一些思想家对于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也各有评价。南宋朱熹对王安石的农业思想评价较高,但亦指出其修德正心方面的缺失。浙东学派虽然讲求功利,但对李觏、王安石的农业思想却褒贬不一。他们都赞同李觏之思想,却对王安石之农业政策大加批判,认为其是“聚敛之政”。
【关键词】:北宋 李觏 王安石 农业思想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2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4-20
- 2.1 北宋集权专制的加强与制度弊端的凸显14-15
- 2.2 商品经济的发达与非农人口的增加15-16
- 2.3 土地关系的变革与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16-18
- 2.4 崇文政策的推行与士大夫阶层的崛起18-20
- 3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比较研究20-36
- 3.1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共同点20-30
- 3.1.1 以农为本,巩固农业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20-22
- 3.1.2 农为政首,提高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22-26
- 3.1.3 恤民养农,改善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26-30
- 3.2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差异30-34
- 3.2.1 立法限田与巧抑兼并30-31
- 3.2.2 减轻赋役与均税扶困31-32
- 3.2.3 敛富赈灾与融资赈灾32-33
- 3.2.4 社会角色的差异是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33-34
- 3.3 王安石对李觏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4-36
- 4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根源探索36-42
- 4.1 重农抑商思想对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影响36-38
- 4.2 《周礼》对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影响38-42
- 4.2.1 李觏、王安石对于《周礼》的认识38-39
- 4.2.2 《周礼》对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影响39-40
- 4.2.3 李觏、王安石对《周礼》吸纳的差别40-42
- 5 时人对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的评价42-45
- 5.1 朱熹对王安石农业思想的评价42
- 5.2 陈亮、叶适对王安石农业思想的评价42-43
- 5.3 叶适对李觏农业思想的评价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复生;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林文勋;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革[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01期
3 乐文华;李觏的革新思想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周小花;李觏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J];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5 刘复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宋人的井田梦以及均田、限田和正经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傅允生;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7 赖井洋;李觏功利主义思想简论[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本文编号:961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11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