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摘要】:从表面看来,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之时间生活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特征。一年之中,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这体现出的正是传统乡村民众对于时间的年度安排策略。当然这种节奏性特征并非是完全同一的,而是存在诸多差异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态势,是与农业生产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分不开的,并深刻影响到了整个传统中国民众时间观。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关键词】: 农事节律 乡村民众 时间生活 江南
【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引论:生活之流,时间之本何谓时间?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实际难以回答的问题。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说的那样:“我们谈到时间,当然了解,听别人谈到时间,我们也领会。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1]诚然,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田;传统庙会与乡土江南之闲暇生活[J];东南文化;1997年02期
2 王加华;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J];古今农业;2005年02期
3 王加华;分工与耦合——近代江南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季节性分工与协作[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以近代江南为例[J];史林;2005年04期
5 王加华;代建平;;农事节律与江南农村地区饮食习俗[J];民俗研究;2007年02期
6 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J];农业考古;1985年02期
7 小田;休闲生活节律与乡土社会本色——以近世江南庙会为案例的跨学科考察[J];史学月刊;2002年10期
8 王加华;;社会节奏与自然节律的契合——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活动与乡村娱乐[J];史学月刊;2006年03期
9 洪璞;乡居·镇居·城居——清末民国江南地主日常活动社会和空间范围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4期
10 王建革;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J];中国农史;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加华;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复旦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左玉河;;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韩振武;潘维军;刘可;;城市化,加速还是减速?——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海燕;濮励杰;;土地细碎化问题研究浅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9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琳;城市中的民间庙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畅;耕畜借贷与农业经营——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萧国亮;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农村家庭棉纺织生产[J];财经研究;1984年03期
3 胡焕庸;江宁县之耕地与人口密度[J];地理学报;1934年02期
4 程潞,杨万
本文编号:965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57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