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
【摘要】:清代书画研究已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已经在书画史学和书画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本文所说的“清代官修书画文献”,主要以政府主持编撰的刊刻传抄书本著作为主,其研究内容包括清代官修书画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等,并把这些研究内容和清代书画发展史联系在一起,既突出一般文献学的原理、体系和方法,同时又要突出书画审美判断和书画学史论的价值,需要同时涉及书画学和文献学两种学术领域。本论文把清代官修书画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献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突出清代官修书画文献的独立价值及其对清代书画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清代官修书画文献的文献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资料的整理和管理,也是大文献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历代文献做系统的研究,包括它的性质、类属、形态、真伪、产生和流传情况,以及它在本学科的价值和重要性等。
【关键词】:清代 官修 书画典籍 文献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文献学的内涵和研究现状10-13
- 1.1.1 文献学的内涵10-11
- 1.1.2 文献学的学科设置和研究现状11-13
- 1.2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范围13-15
- 1.3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5-18
- 第二章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发展及特征18-35
- 2.1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收藏18-20
- 2.1.1 收藏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重要意义18-19
- 2.1.2 清代官修书画古典文献的收藏19-20
- 2.1.3 清代官修书画文献的整理20
- 2.2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发展的原因分析20-30
- 2.2.1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发展的历史环境20-21
- 2.2.2 时代的政治要求与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的关系21-26
- 2.2.3 学术思想的演变与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的发展26-30
- 2.3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文献的特征30-32
- 2.4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问题32-35
- 2.4.1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与艺术学33
- 2.4.2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与一般文献学33
- 2.4.3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与文物学33-35
- 第三章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体例35-55
- 3.1 清代官修书画文献分类概况35-36
- 3.2 分类编目的意义36-39
- 3.3 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与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关系39
- 3.4 著录39-46
- 3.4.1 著录的名称和特点39-40
- 3.4.2 著录与目录组织40-42
- 3.4.3 画典籍著录之巨著《石渠宝笈》、《秘殿珠林》42-44
- 3.4.4 《秘殿珠林》的著录内容44-46
- 3.5 类书46-55
- 3.5.1 类书的名称及特点46
- 3.5.2 《佩文斋书画谱》的分类方法与标准46-55
- 第四章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与艺术史学55-61
- 4.1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文献在艺术史学中的地位55-56
- 4.2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文献与艺术史研究的关系56-61
- 4.2.1 艺术史研究的依据56
- 4.2.2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文献在艺术史研究中的作用56-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5
- 致谢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6 韩颖;方晟岚;绳勇;;南京台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周国林;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鸿勋;;永葆城市的“生命印记”——北京城现代化所引起的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张高攀;;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力;李德聪;郑波;刘学柱;杨世弘;丁雁生;;炸药近地空爆近区现象的数字图像分析[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曾晓渝;尹世玮;;语言深度接触现象的认识问题——以海南三亚回辉话为例[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彭龙;;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生活[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晓秋;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海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4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743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