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汉代官印制度考述

发布时间:2017-10-05 20:13

  本文关键词:汉代官印制度考述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 官印制度 行政统治


【摘要】:官印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两汉的官印制度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政治制度和秦汉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汉代官印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传世文献、实物和出土实物资料(包括出土玺印、封泥、汉简)相结合,通过二者的相互印证对汉代官印制度的变迁进行考察,说明汉代官印的授予制度、管理制度、使用制度,同时也对官印制度与当时行政统治的关系进行考察,试图对汉代官印制度进行较为完整的阐述。 第一部分,阐述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并对本课题做研究综述。汉代玺印的主体包括官印和私印。本文主要论述的对象是官印,范围包括皇帝玺印,中央颁发给诸侯王、地方官的官印(包括半通印),以及中央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 第二部分,论述汉代官印的授予制度。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论述官印授予的等级和授予的程序来对官印的授予制度进行试探性的考察。首先,按照授予玺印的质地来划分,可以将玺印分为皇帝玺印、金印、银印、铜印四个等级。在这四个等级之上,又通过印钮、印文、形状等划分出了若干等级。这些等级构成了汉代官印制度划分的基础。其次,各个等级的官印在授予时,都有着不同的程序,既体现了皇权的威严,也显示了官阶级别。 第三部分,论述汉代官印的管理制度。这一部分主要从官印的制作、保管和上缴三方面来论述汉代官印的管理制度。汉初,官印的制作不仅局限于中央王朝,诸侯国也有制作部分官印的权力。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大,统治者逐渐收回制印权。汉代皇帝的玺印有专门的官员管理,而百官印则需官员随身携带,并且不得假借他人。在官员升迁、致仕或者获罪等情况下,都需要将官印上缴。 第四部分,论述汉代官印的使用制度。这一部分主要从绶的等级、印与绶二者的搭配,以及官员使用官印的方法和特例等几方面进行阐述。绶作为汉代官服的一个配饰,在官印的使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绶与印结合,将印的等级以更加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从绶带的长短、色泽等方面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此官员的秩级。在汉代官印的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些特例,如赠予有功之臣官印等。东汉末年,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印的使用制度遭到破坏,出现了“解印绶”的情况。 第五部分,论述汉代官印制度与当时行政统治的关系。官印制度的实施既神化了皇权,进一步巩固了皇帝的地位,又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管理。而且,汉代还为少数民族政权颁发官印,将少数民族政权也纳入到中央政权当中。这有利于汉朝边疆的稳定,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关键词】:汉代 官印制度 行政统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16
  • 1.1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12-13
  • 1.1.1 研究对象的界定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研究综述13-16
  • 1.2.1 研究现状13-15
  • 1.2.1.1 对汉代官印授予、使用、管理制度的研究13-14
  • 1.2.1.2 对汉代官印制度与行政统治关系的研究14-15
  • 1.2.2 写作思路15-16
  • 第二章 官印的授予制度16-26
  • 2.1 官印授予的等级16-22
  • 2.1.1 皇帝玺印17
  • 2.1.2 金印17-20
  • 2.1.2.1 诸侯王玺17-18
  • 2.1.2.2 少数民族官印18
  • 2.1.2.3 列侯、三公、将军印18-20
  • 2.1.3 银印20-21
  • 2.1.4 铜印21-22
  • 2.1.4.1 通官铜印21-22
  • 2.1.4.2 半通印22
  • 2.2 官印授予的程序22-26
  • 2.2.1 皇帝玺印的授予程序23-24
  • 2.2.2 诸侯王公官印的授予程序24
  • 2.2.3 官员官印的授予程序24-26
  • 第三章 官印的管理制度26-36
  • 3.1 官印的制作26-30
  • 3.1.1 官印的制作机构26-28
  • 3.1.2 官印的制作程序28-30
  • 3.2 官印的保管30-32
  • 3.2.1 玺印的保管30-31
  • 3.2.2 百官印的保管31-32
  • 3.3 官印的上缴32-33
  • 3.3.1 官员升迁、致仕需上缴官印32-33
  • 3.3.2 官员被罢免需上缴官印33
  • 3.4 失印、伪写印的惩处33-36
  • 3.4.1 丢失官印的惩处33-34
  • 3.4.2 伪写官印的惩处34-36
  • 第四章 官印的使用制度36-46
  • 4.1 官印的佩戴36-39
  • 4.1.1 绶的等级36-38
  • 4.1.2 印绶的佩戴38-39
  • 4.2 官印的使用方法39-43
  • 4.2.1 官员印和官署印的区别39-41
  • 4.2.2 官员印和官署印的使用41-43
  • 4.3 官印在实际运用中的特例43-46
  • 4.3.1 赠予有功之臣官印44-45
  • 4.3.2 官印上缴中的特殊情况45-46
  • 第五章 官印制度与行政统治的关系46-50
  • 5.1 官印制度与中央统治的关系46-47
  • 5.1.1 维护皇权,神化皇权46-47
  • 5.1.2 有效管理官僚系统47
  • 5.2 官印制度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47-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科研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步克;论汉代禄秩之从属于职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王人聪;西汉越族官印试释[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3 韦正;李虎仁;邹厚本;;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的发掘与收获[J];考古;1998年08期

4 王子今;;大汉·皇汉·强汉: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及其历史影响[J];南都学坛;2005年06期

5 汪桂海;汉印制度杂考[J];历史研究;1997年03期

6 张为民;汉代官吏的优抚制度[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戎;;汉、晋对周边国族的赐印制度——读《五灯精舍印话》札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3期

8 李天虹;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J];史学集刊;1996年03期

9 黄盛璋;;匈奴官印综论[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3期

10 王文涛;论汉代官吏七十致仕[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8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78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