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建设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3:05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爱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建设价值研究
【摘要】:作为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弗洛姆通过自身真实生活和经历为基础,对人类的爱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以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丰富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追逐物质收获的成功感,却越来越忽视精神世界,爱护与关心,人际冷漠、精神空虚、社会矛盾冲突等问题日益频发,物质和精神、索取和奉献、自私与关爱等的失衡,使人们日益偏离真正幸福的道路。弗洛姆爱的思想赋予了幸福更深层的含义,提出爱在本质上是“给予”,将爱分为神爱、自爱、母爱、性爱、博爱等层次,提出了爱的实践方式,指明了人通往幸福和谐的道路,使人们明白,真正的幸福是可以通过个体自身主动的努力和实践而获得的,即幸福是从爱开始的。 论文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一是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当前弗洛姆爱的思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二是详细介绍了弗洛姆生平及其关于爱的主要著作,揭示了弗洛姆爱的理论产生背景,通过对宗教信仰爱、马克思哲学理论、弗洛伊德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对弗洛姆爱的思想理论渊源进行了揭示。三是总结凝练了弗洛姆爱的思想内涵,包括爱的定义、爱的要素、爱的实践等。四是论述了弗洛姆爱的思想的生成逻辑,对弗洛姆爱的思想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进行了评价。五是将弗洛姆爱的思想与中国当代社会建设相结合,指出了弗洛姆爱的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社会人的爱的思想和行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 爱 社会建设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
- 1.1.2 研究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方法9-10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10-11
- 2 弗洛姆爱的基本思想概述11-16
- 2.1 弗洛姆生平及其相关著作概述11-12
- 2.2 弗洛姆爱的思想形成背景12-13
- 2.2.1 世界大战下的人性沉浮12
- 2.2.2 资本主义兴衰下的人生存价值的扭曲12-13
- 2.3 弗洛姆爱的思想理论渊源13-16
- 2.3.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13-14
- 2.3.2 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14-15
- 2.3.3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15
- 2.3.4 宗教信仰理论15-16
- 3 弗洛姆爱的思想内涵16-22
- 3.1 爱的定义16
- 3.2 爱的要素16-17
- 3.2.1 关切16-17
- 3.2.2 责任17
- 3.2.3 尊重17
- 3.2.4 知识17
- 3.3 爱的形式17-19
- 3.3.1 神爱18
- 3.3.2 自爱18
- 3.3.3 性爱18-19
- 3.3.4 母爱19
- 3.3.5 博爱19
- 3.4 爱的实践19-22
- 4 弗洛姆爱的思想逻辑生成与评价22-29
- 4.1 弗洛姆爱的思想逻辑生成22-26
- 4.1.1 人的生存境遇22-24
- 4.1.2 人的生存需要24
- 4.1.3 人的生存困境24-25
- 4.1.4 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回答25-26
- 4.2 弗洛姆爱的思想评价26-29
- 4.2.1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的合理性26-27
- 4.2.2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的局限性27-29
- 5 弗洛姆爱的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建设的借鉴29-36
- 5.1 弗洛姆爱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29-32
- 5.1.1 对培育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和谐”要素的启示29-30
- 5.1.2 对培育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要素的启示30-31
- 5.1.3 对培育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要素的启示31-32
- 5.2 弗洛姆爱的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启示32-33
- 5.3 弗洛姆爱的思想对现代人爱的思想和行动的启示33-36
- 5.3.1 弗洛姆爱的思想对现代人“自爱”的启示33
- 5.3.2 对现代人“母爱”的启示33-34
- 5.3.3 对现代人“性爱”的启示34
- 5.3.4 对现代人“博爱”的启示34-36
- 结束语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玉文;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董高伟;;弗洛姆哲学视域下的社会学思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张一兵;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5期
4 蒋小竞;;浅谈弗洛姆爱的思想理论——读《爱的艺术》有感[J];青年与社会;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娟;意识幻象与社会无意识的真相[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9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3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