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2:18

  本文关键词: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荀子 分配正义 人性恶 明分使群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确保每一个人的利益平等是分配正义的主旨所在。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从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着眼,力图通过现代的话语阐述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本文对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其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建构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并且对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同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了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前提。本章详细分析了荀子所处战国时期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性恶论和明分使群的社会建构论的理论前提。第二章通过深入研究《荀子》原典,阐述了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荀子以“制礼义以分之”为主要分配原则,按照职业分工进行经济利益的分配;依据德能标准进行政治权力的分配。在分配正义实现的途径上,通过经济层面的富民裕民以增加社会财富总量,通过政治层面的尚贤使能以保证政治参与机会的平等,通过轨制层面的实行王制以限制君权,通过制度层面的收养五疾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最终实现培养“成人”的个人进而实现“至平”的社会的理想目标。第三章阐述了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影响,对其思想的积极价值与局限性进行了评析,还通过与荀子关系密切,深受荀子思想影响的韩非、董仲舒、司马迁、王夫之等人对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吸收,分析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在后世的发展。综上而言,本文运用现代性话语梳理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使其思想系统化,规范化。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是解决当时社会一系列由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问题的典范,对于现今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荀子 分配正义 人性恶 明分使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7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概况与文献综述11-15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15-17
  • 第一章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前提17-24
  • 第一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背景17-19
  • 一、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经济背景:“欲多而物寡”17-18
  • 二、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诸侯异政”18
  • 三、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百家异说”18-19
  • 第二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前提19-24
  • 一、人性恶的哲学预设19-21
  • 二、明分使群的社会建构论21-24
  • 第二章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论内涵24-39
  • 第一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原则24-27
  • 一、按照职业分工进行经济利益的分配24-26
  • 二、按照德能标准进行政治权力的分配26-27
  • 第二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实现途径27-33
  • 一、富民裕民以增加社会财富总量28-29
  • 二、尚贤使能以保证政治参与机会的平等29-30
  • 三、实行王制以限制君权30-32
  • 四、收养五疾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32-33
  • 第三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目标33-39
  • 一、培养“成人”的个人33-35
  • 二、实现“至平”的社会35-39
  • 第三章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影响及评析39-48
  • 第一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对后世学者的影响39-43
  • 一、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对韩非的影响39-40
  • 二、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对董仲舒的影响40-41
  • 三、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41-42
  • 四、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对王夫之的影响42-43
  • 第二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积极价值43-46
  • 一、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原则的积极价值43-44
  • 二、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实现途径的积极价值44-46
  • 第三节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局限性46-48
  • 一、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立论基础的局限性46
  • 二、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实现途径的局限性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分配正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2 何建华;;市场效率与分配正义:一个历史和逻辑的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3 戴剑波;;权利分配正义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朱晓玮;;分配正义中道德与政治因素透析[J];消费导刊;2009年06期

5 周华平;熊亮;;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兼论与罗尔斯分配正义论的比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志刚;朱婷;;近年来国内分配正义原则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7 朱琳;;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沈贺;;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正义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姜涌;;分配正义的规范与限制[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10 张晒;;国家自主性与再分配能力:转型中国分配正义的一个解释框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海瑾;;解读邓小平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任晓莉;;实现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郑永奎;;社会保障是分配正义的延伸[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5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6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后 阮思余;程序正义不解决,分配正义难兑现[N];东莞日报;2010年

2 朱四倍;“富人多交税”彰显分配正义[N];厦门日报;2006年

3 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钢邋伍春辉;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挂职锻炼与分配正义[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龚蔚红 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慈善不能代替分配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雷颐;“分配正义”的前提[N];南方周末;2007年

7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 郭忠华;激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N];南方日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分配正义与阶层固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王培刚;分配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 龚群;分配正义与消除贫困[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有璋;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志江;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顾明霞;作为观念与叙事的分配正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蓉丽;论分配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匡芳芳;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梁贤华;哈耶克对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玉田;基于关系视角对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补充[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陈颖;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朱婷;制度建设视域下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魏森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10 陈玲;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原则[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4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34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