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抗争政治研究中的三种视角转换及其中国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03 11:42

  本文关键词:论抗争政治研究中的三种视角转换及其中国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抗争政治 非制度化互动 视角转换 国家中心 社会中心 社会中的国家 中国启示


【摘要】:抗争政治是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一种非制度化互动方式1。既有抗争政治研究多集中于中观或微观经验层面的分析总结,鲜有从宏观视角对抗争政治研究进行深入把握。抗争政治研究经历了社会中心视角、国家中心视角和"社会中的国家"三种视角的转换,即从分别将抗争者或国家看作相互独立的行为主体与研究对象,到将国家视为嵌入社会的一个组织,国家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了抗争活动的发生、发展与结果。中国抗争政治研究应借鉴不同视角的有益成果。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抗争政治 非制度化互动 视角转换 国家中心 社会中心 社会中的国家 中国启示
【分类号】:D032
【正文快照】: 在政治体系运行过程中,抗争行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较为激烈且具有斗争性的政治参与方式。塞缪尔·P.亨廷顿曾指出:“现代化已造就出或者在政治上唤醒了某些社会和利益集团,现在他们也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了。”[1]抗争政治作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一种非制度化互动方式,是由“抗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昱锦;;“中国政治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J];学习与探索;2010年06期

2 许征帆;简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8期

3 小岛朋之;陈浩;;日本的中国政治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4 鲍瑞嘉;庞娟;;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5 谢韬;;理论与方法:美国政治研究的特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1期

6 孔凡义;;国外环境政治研究:现状及其评价[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政治研究》1984年总目录[J];政治研究;1985年01期

8 ;《政治研究》1985年第1—4期总目录[J];政治研究;1986年01期

9 ;《政治研究》1987年1—4期总目录[J];政治研究;1988年01期

10 ;《政治研究》1988年第1—4期总目录[J];政治研究;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君久 武汉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比较政治研究:回顾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正绪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前比较政治研究前沿报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蓄势待发的中国比较政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刘丰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联盟政治研究的进展与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苏长和;民主政治研究的误区及转向[N];光明日报;2013年

6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 教授 黄卫平 深圳大学副教授 陈家喜;改革与治理 中国政治研究关键词[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江宏伟 四川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当代俄罗斯的中国政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谢韬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问题研究所;理论与方法:美国政治研究的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刘倩 张肖雯;民族复兴离不开比较政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王德育 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政治学系;从科学化到方法多元:反省方法的“极权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德瑞;多进路的中国农村政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子刚;美国游说政治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136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36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