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塑造的象征政治学阐释
本文关键词:国家形象塑造的象征政治学阐释
【摘要】:在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聚焦于传播媒介和国际关系的分析难以满足其实践需求。象征政治学路径所提供的新认识论,有助于探寻此问题的解决之道:首先,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可视其为象征政治系统中的一种结构性要素,由此解释其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关系。其次,国家形象在外在形式上与政治象征相似,可视其为象征政治系统中进行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子系统,由此解释其内部各方要素间的结构性关系。最后,国家形象与政治象征的内在结构皆由原象、映象和表象三个层次构成,着眼于从原象到映象和从映象到表象的两重转变,可总结出国家塑造其自身积极形象的两种"元策略",即构建合宜的"国家内涵"和强大的"国家引力"。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13&ZD19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对于国家认同和国家建设这两大攸关国家存续的议题而言,国家形象塑造是其中的核心命题甚至必要条件。1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无论是致力于旧邦维新的欧洲诸国,还是逐渐成功执国际社会之牛耳的美国,都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形象问题倍加关注。对百余年来频繁变换其形象的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预震;;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年03期
3 ;各国国家形象塑造举措集锦[J];中国广告;2008年12期
4 杨永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刘丽;;德国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以对外杂志《德国》为例[J];德国研究;2011年01期
6 于铭松;;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塑造[J];民主与科学;2012年03期
7 陈世阳;;试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现代化国家[J];晋中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李莉;;国家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J];前沿;2012年21期
9 李莉;;国家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莉;;国家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J];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万晓红;;奥运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杨青;;21世纪初俄罗斯媒体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3 于铭松;;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塑造[A];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C];2012年
4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陈世瑞;;危机情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汶川大地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郑保卫;;致读者[A];新闻学论集第26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olin Sparks 英国媒体研究专家、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中心”(CAMRI)主任;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三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主任 张西平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尹韵公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金元浦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李庆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尹鸿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程曼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中心主任 关世杰;专家建言“对外文化工作与国家形象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康绍邦;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10年
4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邋执笔:刘伟冬、居其宏、方仪、沈义贞;艺术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塑造[N];人民日报;2007年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李格琴;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遭遇西方压力[N];湖北日报;2008年
6 朱辉军;文艺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多重角色[N];文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国家形象塑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郑州大学音乐学院 宋正;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N];光明日报;2013年
9 刘保华;大国崛起[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10 ;核心价值观与国家形象塑造[N];解放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当代中国跨文化交流中国家形象塑造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天;体育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文倩;关于《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徐雯雅;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张晓耘;基于国家行为理论的国家形象塑造[D];复旦大学;2013年
6 宁可;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王旭;央视七套军事栏目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李明明;全球化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唐晓莉;对外宣传主体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黄芳;从“祥云小屋中国故事”看国家形象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2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4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