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权的发展观之证成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权的发展观之证成
更多相关文章: 基于人权的发展观 人权 发展 可行能力 证成 正当性
【摘要】:我国当代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已逐步显现,国际上日渐成为主流的"基于人权的发展观"可对我国当代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借鉴。该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人权与发展逐渐合流的过程。它可以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于人权保障的发展观",旨在表明发展过程中不能侵犯和克减基本人权。无论在规范性、效益性还是建构性上,这一概念都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第二层次为"基于人权实现的发展观",该观念来自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其旨在表明发展的目标在于不断扩展人的可行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分类号】:D082
【正文快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其中,追求和平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谋求发展。发展,被看作是人类走向富足与繁荣的必经之路,是一个迈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因此,当代社会,发展不仅仅被看作一种手段,同时也被看作一种目的。在我国,发展被称之为“硬道理”。持续快速发展对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彼得·林德特;郇雷;;民主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10 吴艳美;任建兰;;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韩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与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胡道玖;;可行能力视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裴雅青;香江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公衍勇;农村集中自助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9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关银;“可行能力”理论和“富民兴渝”的战略选择研究[J];探索;2005年03期
2 杨春福;“可行能力”与中国少数人权利之保护[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3 颜景高;;以人的“可行能力”看待统筹城乡发展[J];学理论;2008年04期
4 李梅;;推动失地农民“可行能力”建设——政策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1期
5 吴红梅;;论以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社会正义的信息基础——基于可行能力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6 吴红梅;黄文芬;;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个体可行能力的提升[J];求索;2012年06期
7 姜延军;薛传正;;论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的政治哲学意蕴——现代政治哲学理念解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马永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其农民问题[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高景柱;;超越平等的资源主义与福利主义分析路径——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的分析[J];人文杂志;2013年01期
10 路小昆;;非均衡利益格局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岩;非常规突发事件态势演化和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佳男;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雷;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研究[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3 吴正本;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发展观解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和思鹏;发展伦理的价值维度[D];贵州大学;2008年
5 张小娟;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吕程平;技术、异化与被掩盖的剥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超吉;基于WVS的两性可行能力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彤;可行能力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救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9 姜媛;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农村征地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刘运亮;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6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4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