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施特劳斯的“回到古代”与“政治现象学”

发布时间:2017-11-09 10:38

  本文关键词:施特劳斯的“回到古代”与“政治现象学”


  更多相关文章: 施特劳斯 回到古代 现象学还原 历史 自然正当


【摘要】: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在当今中国学界成为一门"显学"。如何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指出,他的政治哲学可以看作是一门"政治现象学"。施特劳斯无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吸收了胡塞尔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只有通过现象学的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回到古代"的历史进路以及"古代自然正当"理论。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云南大学第五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编号XT412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施特劳斯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评,试图指出对前科学世界或者说生活世界的回归以及对绝对知识、普遍原则或者说整全(the whole)可能性的分析。这种努力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胡塞尔的工作。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在其《现象学导论》中感慨道:“现象学在政治哲学方面全无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方卿;;论洛克的政府理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国亮;;探析柏拉图“哲学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瑜;哪个施特劳斯更真实?[J];南风窗;2003年14期

2 张志扬;;施特劳斯从雅典回到耶路撒冷:“我们为什么仍然还是犹太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王隽毅;;试论施特劳斯的中式思维[J];作家;2012年22期

4 胡辛凯;;真正的列奥·施特劳斯请起立[J];书城;2014年01期

5 王涛;;中国为什么对列奥·施特劳斯感兴趣?[J];社会观察;2012年08期

6 刘振;;哲人与僭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关于《论僭政》的争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梁慧,黄天海;施特劳斯和“两城之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王升平;;现代理性主义与西方虚无主义的关联——“古今之争”视域中的施特劳斯现代性批判思想探析[J];岭南学刊;2014年01期

9 姜佑福;;列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哲学观念[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10 杨策;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转向[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彦德;第三波施特劳斯热:对中国意味着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陈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蒂与施特劳斯:政治与哲学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对话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邓正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洪涛;从施特劳斯学派源流看新保守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思郁;哲人的贫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莫枫;政治面对的是什么[N];经济观察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威;列奥·施特劳斯思想中的神学—政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苏光恩;诸神之争与美好生活——重提《刺猬的温顺》中的伯林与施特劳斯之争[D];浙江大学;2009年

3 黄小芳;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观[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1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61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