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宋太祖文治思想与宋代儒学社会构建

发布时间:2017-11-09 22:34

  本文关键词:宋太祖文治思想与宋代儒学社会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文治 士大夫政治 科举 儒学社会


【摘要】:儒学社会是中国古代的标签,它也经历了从衍生到成形的漫长发展过程。如果说夏商周三代孕育了中国儒学社会的胚胎,汉代塑造了中国儒学社会的骨架,那么到宋代经过长时期的过渡和曲折性发展,中国儒学社会的血肉及功能组织得到了全面发育和健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代儒学社会的发展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又有现实的必然性。它和宋初提出和一以贯之被推行的文治思想有极大关系。 本文试图去建构宋太祖推行文治和儒学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个过程是:首先因为“祖宗之法”在宋代被自觉遵行,文治思想在两宋被一以贯之地执行;其次为推行文治而形成了士大夫政治、强化科举制、兴建官学教育和鼓励学院教育等相关联的政治制度;再次文治政治制度又衍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儒学、重立宗法、重建宗族等文化、社会建设;最后在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复杂的、循序渐进的互动下形成了与前代差异较为明显的社会,儒学社会也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总体框架上,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开头是绪论部分。重点介绍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把握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展开探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准备。接下来第一章分析宋太祖文治思想的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论述宋初实行文治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第二章为推行文治的具体政治形态,论述文治的支撑性制度即士大夫政治的建立和科举制的发展,并注重揭示制度建设对社会形态的影响。第三章具体论述文治制度下如何构建儒学社会:一是士大夫注重“行道”;二是儒学理论复兴;三是官学、私学兴盛,使儒文化扩散至整个社会;四是儒学精神引领的重建宗族运动。最后为结论,概述政治推动下的宋代儒学社会的具体形态以及历史影响、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良;郭蕾;;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赵振;君臣关系与北宋前期政治——以寇准为个案[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陈适宜,王顺达;政教合一制度的源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徐洪兴;试论范仲淹与北宋理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5 闫孟祥;贾明杰;;宋代太学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马茂军;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安广禄;我国最早的乡规民约[J];今日农村;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1163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63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