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的近代转型与困境——以《大同书》和《周礼政要》产生的语境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10 13:01
本文关键词:传统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的近代转型与困境——以《大同书》和《周礼政要》产生的语境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大同书》 《周礼政要》 国家治理观念 近代转换
【摘要】:《大同书》与《周礼政要》分别代表了以近代文明为依托的政治观念制度全盘设计和中国特色本位"损益变法"两种改革思路。前者借助《礼记·礼运》之"大同"概念,以救助人类离苦得乐的哲学为宗旨,倡导破除国家、民族、种族、男女、家庭、产业等界别而实现"公政府"的大同之治。后者则以《周礼》所设计的六官系统为依托,结合中国从秦汉直到晚清的历代治理经验,比照欧、美、日本诸国新式政治举措,提出了革新吏治、裁汰冗官、设立议院、立商部、废科举、兴学堂等一系列具体建议。脱胎于传统核心经典的两种国家治理框架方案,是研究古代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经验时的重要参考,它们在近代政治社会变迁中的困境遭遇,也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康有为(1858-1927年)的《大同书》与孙诒让(1848-1908年)的《周礼政要》均成书于1902年,且同为面对清末国家与社会的深重危机而作,两人均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理念与制度以挽救危局的创作动机,二书均包含了不少西方近现代制度知识与理念,然由于出发点不同,二者构建的观念框架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仲岳;;康有为《大同书》成书年代的新发现[J];文物;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刚;王水涣;;传统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的近代转型与困境——以《大同书》和《周礼政要》产生的语境为例[J];学术界;2016年04期
2 王秀国;康有为《大同书》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祖荫;《大同书》、亲民、厕所[J];前线;2003年09期
2 陈正夫;评康有为《大同书》的人道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3 何金彝;傅立叶《新世界》与康有为《大同书》之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邓莉;康有为《大同书》思想实质论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汪轩宇;;康有为《大同书》理论价值及其思想局限[J];传承;2013年06期
6 杨福田;倾箧底书 飨中外人——介绍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批古籍文献[J];w芸,
本文编号:116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6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