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观念与政治自由主义的证成
本文关键词:人格的观念与政治自由主义的证成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自由主义 自由平等人 社群主义 政治建构主义 重叠共识
【摘要】:为了回应社群主义者对公平的正义依赖于康德式的人类道德本质的批评,罗尔斯对他自由平等人的观念进行了修正,主张它只是一种对所有宗教、哲学学说均不持立场的,关于公民的学说。这种修正引发了正义原则证成方法的转变——契约的方法变成了政治建构主义的方法,对正义稳定性的契合论证也变成了重叠共识的理念。但不论是在政治建构主义中,还是在重叠共识中,自由平等人的观念都发挥着根本的作用,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转向因此不但是被这种观念所引起的,而且也是依赖于这种观念得以完成的。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作者惠春寿,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杭州310028)按照罗尔斯的理解,公平的正义是一种基于观念(conception-based)而非基于权利(right-based)的理论。1它基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基本观念来为公平的社会合作制定条款,试图确保社会的统一与稳定。在这些观念中,社会成员作为自由平等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千里;40年代政治自由主义在中国[J];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 谭安奎;;政治的,抑或道德的——对政治自由主义一个关键悖论的解读[J];现代哲学;2007年05期
3 谭安奎;;民主与民主的条件——论民主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的角色[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查尔斯·拉莫尔;应奇;;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1期
5 刘雪梅;;当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内在理路[J];学术月刊;2012年12期
6 黄勇;;当代政治自由主义的公共理性概念:批判的考察[J];思想与文化;2005年00期
7 陈厚丞;;从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发展看待有限政府[J];网友世界;2013年Z1期
8 汪行福;;现代性与民主——批判理论的政治自由主义转向[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00期
9 许纪霖;两个美国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困境[J];读书;2005年06期
10 许倬恺;;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J];湖南农机;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小龙;;《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范式转换[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陈泽环;;《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宇齐;党员干部都必须严防政治自由主义[N];北京日报;2014年
2 叶心;小处不可随便——《元培书架》指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范仄(书评人);已经发生了,怎么办?[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张卫;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曹瑞涛;多元时代的“正义方舟”[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景云;政治与多元善观念[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路春风;理解政治自由主义[D];吉林大学;2013年
2 夏庆波;理性多元与政治正义——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雷佳;守法主义:意识形态与政治自由主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4 彭定友;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徐善飞;文化冲突与永久和平[D];贵州大学;2008年
6 王劲嵛;世俗与宗教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生;罗尔斯正义观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惠永照;建构的正义——对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9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