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

发布时间:2017-12-06 17:17

  本文关键词: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


  更多相关文章: 《论僭政》 “城—哲冲突” 最佳政体 施特劳斯 科耶夫


【摘要】:《论僭政》是一部充满强烈现实关切又试图对古今僭政现象正本清源的思想力作。在这部著作中,施特劳斯和科耶夫给予对方以最大限度的同情式理解,同时又毫不含糊地将各自立场推到极端,为读者呈现了判然有别的哲学观:在施特劳斯看来,哲人应躲进小楼,与大众政治保持克制的距离,这缘于"城—哲冲突"和公民责任的双重召唤;科耶夫则强调哲人的济世情怀,认为唯有走出自我沉思的迷狂封闭,介入到政治实践当中,才能校验哲学思考的真理性从而推进世界历史的进程。在最佳政体上,科耶夫主张历史发展的动力源自非理性的承认,一旦承认得到满足,普遍等质国家便会到来,历史由此终结;施特劳斯对此并不认同,认为普遍等质国家无异于尼采宣称的末人社会,在等级上远逊于理性统摄的王制政体。最后,科耶夫秉持黑格尔式信念,认为历史的进程早已展现了"城—哲和解"的可行性,施特劳斯则从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出发,笃信"城—哲"之间的根底冲突、水火难融。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CZX061)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哲学家群体有层次或等级的差别。概括地讲,从哲学家终生关注之根本问题的眼界高低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两种类型:思想家(哲学家)和学者(哲学教授)。前者隐秘的哲学关切是根基性的抑或颠覆性的,他们试图与过往最伟大的哲人一起思考,旨在扭转哲学发问的根本取向;后者则试图理解和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奎;;主义论争与学理拓进——近年来海外施特劳斯最新研究述评(2006年—2013年)[J];政治思想史;2014年02期

2 刘瑜;哪个施特劳斯更真实?[J];南风窗;2003年14期

3 张皓光;;列奥·施特劳斯的犹太人问题研究——现代性批判的视角[J];学理论;2014年03期

4 张志扬;;施特劳斯从雅典回到耶路撒冷:“我们为什么仍然还是犹太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王隽毅;;试论施特劳斯的中式思维[J];作家;2012年22期

6 胡辛凯;;真正的列奥·施特劳斯请起立[J];书城;2014年01期

7 王涛;;中国为什么对列奥·施特劳斯感兴趣?[J];社会观察;2012年08期

8 刘振;;哲人与僭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关于《论僭政》的争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梁慧,黄天海;施特劳斯和“两城之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张旭;施特劳斯在中国:施特劳斯研究和论争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彦德;第三波施特劳斯热:对中国意味着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周江(书评人);施特劳斯在中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匡佩京;老劳斯革新商业 小劳斯要反潮流[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唐若甫;两施特劳斯乐团都自称“正统”[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陈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蒂与施特劳斯:政治与哲学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潘杰;中澳布劳斯项目协议到期[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对话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邓正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洪涛;从施特劳斯学派源流看新保守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李晶;施特劳斯:我们是一个水的品牌[N];经济观察报;2012年

9 刘恩惠 吕克特 唐若甫;“简单派”施特劳斯与耄耋之年的“无穷动”[N];音乐周报;2010年

10 思郁;哲人的贫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鑫;文化研究视角观照下的R.施特劳斯音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威;列奥·施特劳斯思想中的神学—政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苏光恩;诸神之争与美好生活——重提《刺猬的温顺》中的伯林与施特劳斯之争[D];浙江大学;2009年

4 黄小芳;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观[D];扬州大学;2013年

5 师学良;施特劳斯对柏拉图《法律篇》(第一、二卷)的解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9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59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