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从政治生活学到政治形上学——政治哲学的起点与生活世界

发布时间:2017-12-26 14:18

  本文关键词:从政治生活学到政治形上学——政治哲学的起点与生活世界 出处:《东南学术》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哲学 政治动物 自然状态 生活世界


【摘要】:"人乃天生的政治动物",古典政治哲学在这个零起点上与政治生活同步,其呈现的是一种政治生活学范式。现代政治哲学撕破城邦政治的面纱,在自然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政治的重建,其呈现的是一种政治形上学范式;现代政治哲学颠倒心灵秩序,试图进行欲望-权利和权威-权力的双重启蒙,结果"利维坦"岌岌可危。在现代性政治条件下,政治哲学的合法性面临根本性难题,更遑论"第一哲学"身位。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美国范德堡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家本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1CZX055)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06280053)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政治哲学在精神气质上历经古今之变,古典政治哲学为政治生活学范式,“人乃天生的政治动物”,城邦、政体先于人与公民而在,以理想的政治秩序为终极旨归,政治与哲学纠结于政治哲人。现代政治哲学为政治形上学范式,其翻转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设定,撕碎政治的前在性,在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汀阳;;哲学的政治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再林;;中国古代早期的原生态政治面面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6 马俊峰;;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7 李娉;;列奥·施特劳斯对韦伯事实与价值分野方法论的批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谷雪梅;;论新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高全喜;;论宪法政治——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乐;政治文明视域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2 萧斌;一部系统研究政治文明的力作——读《政治文明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陈云凤;浅析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林荣光;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贾建梅,冯石岗;解析“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高文霞;浅析中国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性[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邓伟志;加强对政治文明的研究[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01期

8 林五星;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冯韧;论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J];理论前沿;2003年02期

10 刘德厚;坚持劳动人本政治观,积极推进小康社会“人民宪政”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黄丽清;;政治也可以生活化[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8 武立静;;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9 王建民;;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得讲政治[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10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燕继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N];学习时报;2005年

2 周平;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中一种无形的力量[N];云南日报;2001年

3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商红日;发展低度政治生活化解冲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法学博士 桑玉成;论优良政治生活的基础[N];解放日报;2010年

5 ;短信折射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6 第二炮兵某部政治处主任 王国印;讲政治不论职务高低[N];科技日报;2012年

7 王海洲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文化困境中的现代政治仪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政治参与因开放而有序[N];长江日报;2013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 张明澍;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中的几个“发现”[N];北京日报;2013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文明[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6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10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任佩文;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郑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卓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杨钦涵;我国政治博客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李昊懿;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官场潜规则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冰;政治秩序的学理分析及现实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王晓萌;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伍牧原;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37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337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