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权益与分配正义
本文关键词:初始权益与分配正义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初始权益是罗尔斯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术语之一,依照罗尔斯初始权益理论,人的初始权益由两部分组成:(1)天赋初始权益,包括健康、精力、智力和想象力;(2)社会初始权益,包括自由、权利、权力、机会、收入、财富和尊严的社会基础。分配正义调节的主要是社会初始权益。诺齐克用术语"持有权益"表示在"最弱小国家"概念下个人的天赋持有权益,批评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是在为"较强势国家"张目。森和努斯鲍姆则试图用"可行能力"概念取代"初始权益"概念,作为测量社会弱者的指标。人的天赋初始权益是偶然的、不确定的,由个人持有,却不由个人应得。它们要成为分配正义的调整对象,就要转化成社会初始权益。尽管罗尔斯说我们只要知道在较大受益者权益分配将如何影响最少受益者的期望就足够了,但他没有清晰解释这种转移是如何发生的,而诺齐克否定这种转移的可能性。因此,要批评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先要准确理解他的初始权益理论。
[Abstract]:Initial equ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rm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Rawls Raw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itial equity theory, the initial human rights consists of two parts: (1) the initial gift of rights, including health, energy, intelligence and imagination; (2) the initial social interests, social basis including freedom,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income and wealth and dignity. The main adjustment of the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the initial soc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Nozick used the term "hold interests" said people in the "weakest state" under the concept of talent holds interests, Rawls criticized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in "a strong country". Sen and Baum Nuss is trying to use "capability" concept to replace the "initial rights" concept, as a measure of social weak index. The initial rights of human beings are accidental and uncertain, held by individuals, but not deserved by individuals. They want to be the adjustment object of the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they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initial soc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lthough Rawls said that we only need to know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larger beneficiaries will affect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least beneficiaries is enough, but he did not clearly explain how the transfer took place, and Nozick denied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a shift. Therefore, in order to criticize Rawls's theory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his theory of init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用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3AZX016)的资助
【分类号】:D08
【正文快照】: 主持人语:作为制度设计,分配正义涉及人们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的社会权利和经济利益,涉及居民贫富差距和人际收入差别的合理调整。分配正义面临的问题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人们是否应当平等地享有社会权利和经济利益?这样的权利和利益应当扩展到多大的范围?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和利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汀阳;;冲突、合作与和谐的博弈哲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6期
2 姚大志;;罗尔斯的“基本善”:问题及其修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继胜;谭培文;;经济正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2 王勇;;论“两规”冲突的体制根源——兼论地方政府“圈地”的内在逻辑[J];城市规划;2009年10期
3 余潇枫;;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国视域[J];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01期
4 何文华;张伟军;;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年07期
5 覃娟;;跨文化交流组织内部冲突处理中的合作策略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1期
6 李广斌;王勇;黄明华;;基于地方政府博弈的区域合作困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7 李广斌;王勇;谷人旭;胡浩;;由冲突到合作:长三角区域协调路径思考[J];江淮论坛;2008年04期
8 景玉琴;;经济学理性的层次与界阈[J];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9 李广斌;王勇;;长江三角洲跨域治理的路径及其深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5期
10 惠耕田;;沟通理性与国际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石贤泽;;国际关系学科史视域下的国际合作研究:一种单向度的关联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4 王勇;;论“两规”冲突的体制根源——兼论地方政府“圈地”的内在逻辑[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开盛;美好世界原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彭斌;公共生活的和谐之道[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樊凡;现代国家的构建:消极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8 朱永彪;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兰州大学;2012年
9 孙捷;社区期权参与生态农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聪;论当代自由主义权利观的理论嬗变[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娟;构建营销与消费和合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海星;逐渐“慈化”—伦理学视角下的信息战思考[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唐江雨;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景探析[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4 黄华伟;社会历史的博弈论解读[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江发;作为交涉的诉讼过程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6 罗俊;中国历史背景下的企业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刘鑫;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三种“社会善”理论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倪念;宅基地置换中的农户福利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吴甜;论罗尔斯正义观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涛;正义论视角下的辽宁省民生档案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剑波;;权利分配正义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朱晓玮;;分配正义中道德与政治因素透析[J];消费导刊;2009年06期
3 周华平;熊亮;;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兼论与罗尔斯分配正义论的比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沈贺;;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正义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张晒;;国家自主性与再分配能力:转型中国分配正义的一个解释框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伏尔克·施密特;郑未媚;张红梅;;分配正义的程序观念[J];研究生法学;2001年02期
7 福尔克尔·施密特;陈林林;;分配正义的程序之维[J];公法研究;2004年00期
8 胡威;论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道德基础——分配正义[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任元庆;;浅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刘道荣;;分配正义与和谐社会[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海瑾;;解读邓小平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任晓莉;;实现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郑永奎;;社会保障是分配正义的延伸[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5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6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后 阮思余;程序正义不解决,分配正义难兑现[N];东莞日报;2010年
2 朱四倍;“富人多交税”彰显分配正义[N];厦门日报;2006年
3 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钢邋伍春辉;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挂职锻炼与分配正义[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龚蔚红 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慈善不能代替分配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雷颐;“分配正义”的前提[N];南方周末;2007年
7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 郭忠华;激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N];南方日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分配正义与阶层固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王培刚;分配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 龚群;分配正义与消除贫困[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有璋;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志江;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顾明霞;作为观念与叙事的分配正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蓉丽;论分配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婷;制度建设视域下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魏森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6 陈玲;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原则[D];青岛大学;2010年
7 姬广东;分配正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博;试析分配正义中的应得[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京;论我国转型期的分配正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传华;当前我国分配正义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9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33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