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党内派别、政治对抗与党内民主——以苏共的经验教训为例证

发布时间:2018-02-24 22:00

  本文关键词: 党内民主 党内派别 政治对抗 党的统一 分裂 出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每一个政党内部几乎都永远存在不同的思想倾向乃至思想流派,发展党内民主必然会遭遇这些思想倾向或者流派演变为政治派别的问题。苏联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说明,党内不同的思想倾向、流派一旦演变为有组织的派别活动,党内的政治对抗将难以避免。党内政治对抗不但会削弱党的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导致党的分裂与毁灭。苏联共产党在1991年瓦解的直接的组织原因就是党内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政治对抗导致的党事实上的分裂。因此,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防止党内有组织的派别形成,消除党内政治对抗的土壤,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组织前提。
[Abstract]:There are almost always different ideological tendencies and even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each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party democracy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the problem of these ideological tendencies or the evolution of schools into political sect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shows that. Once the different ideological tendencies within the Party have evolved into organized factional activities,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within the Party will inevitably be avoided.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within the Party will not only weaken the Party's ability to organize, mobilize and act. The direct organizational cause of the collap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was the de facto division of the party caused by the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factions within the par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inner-party democracy,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ed factions within the party and eliminating the soil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is the organizational premis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ner-party democracy.
【作者单位】: 江苏省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
【分类号】:D082;K51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苑爽;;论勃列日涅夫时期“军工综合体集团”对苏联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及蕴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兆雪;刘勋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光辉典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丽芳;刘涛;;从分裂到统一——试述大革命前后法国社会的分裂与统一[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尹彦;;列宁时期党内民主是如何被破坏的[J];炎黄春秋;2008年05期

3 骆新强;;罗马帝国分裂的语言因素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覃翠柏;印度次大陆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探源──对马克思“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的理解[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王英津;;两德复归统一模式之述评[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6 朱峻峰;;列宁对党内民主的最后交代[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5期

7 王英津;两德复归统一模式之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汪诗明,王艳芬;公元9~14世纪西欧教俗之争与德意的分裂[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6期

9 潘琪昌;德国统一的历史经验[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2期

10 谌焕义;论甘地与印度的分裂[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宗良;;从民主民生问题看苏共政权之得失——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振国;汤德森;;斯大林的肃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反思[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国宏 沈丹;布哈林悲剧与党内民主[N];学习时报;2006年

2 刘书林;列宁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以后[N];北京日报;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 陈之骅 监察局副局长、研究员 孙壮志;探析苏东剧变中的腐败因素[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4 赵俊霞;戈尔巴乔夫改革必然失败?[N];山西党校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欧阳孔情;论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的建立和分裂[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尤金(Eugène Zagrebnov);1950-1960年中苏分裂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威;试析美国循道派的传播进程及其对黑人解放、教育事业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玲;列宁苏俄民主政治建设内在矛盾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齐武;关于苏联共产党党员民主权利丧失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1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31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