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 俄罗斯 新社会主义 文化思潮 社会影响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俄罗斯思想史上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列宁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和人道社会主义具有广泛理论影响。苏联解体后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再作为俄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大众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文化思潮以新的形式和面目依然存在,形成了对当今俄国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新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新社会主义思潮主要通过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左翼政党的政治纲领等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俄国社会一部分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呼声。新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力图克服原有的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在实践上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作出理论反思和批判,充分吸收世界范围内其他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体现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广阔视野和开放胸怀。新社会主义在当今的俄国仍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对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Abstract]:Russian ideological histo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In 18th century, utopian socialism, Lenin's socialism, Gorbachev's democratic and humane socialism had extensive theoretical influence.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lthough Marxism, Socialism is no longer the official ideology of Russia, but socialism, as a mass social psychology, value concept, and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still exists in its new form and face. It has formed a "new socialist cultural ideological trend" tha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ussian society today. The new socialist ideological trend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rm of the latest socialist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political programme of the left-wing political parties. Expressed the voice of some groups in Russian society, especially the weak groups. New Socialism theoretically tries to overcome the original dogmatic Marxism's erroneou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m. In practice, he made a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n Stalin's socialist model, and fully absorbed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socialis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world. The new socialism still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a broad realistic foundation in today's Russia, and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litics and economy of Russian society. Cultural life will have a lasting and profound impact.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俄罗斯文化思潮演变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4JJD7400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转型时期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3D0582013) 省教育厅面上项目“苏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522219)阶段性成果 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攻关项目“俄罗斯东正教及其当代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2ZD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0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合亮;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晓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借鉴国外社会主义思潮[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3 李少奇;张博萍;;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年10期
4 王永贵;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潮[J];党的生活;2001年01期
5 金雁;没有思想的运动与没有运动的思想(二) 东欧的新社会主义思潮[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3期
6 徐同文;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03期
7 郭正红;从国外女权社会主义思潮透析现代女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刘向阳;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评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9 荆世杰;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潮述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晓娟;田春园;;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文丽;;戴季陶与社会主义思潮[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2 李凛伟;;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郑大华;20世纪30年代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略论[N];光明日报;2012年
2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王乐平;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述评[N];人民日报;2009年
3 陈晓律;发展要强调对普通民众的关注[N];解放日报;2007年
4 记者王鹏权;把拉丁美洲社会主义研究推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槐;纵向与横向的结合[N];云南日报;2009年
6 李慎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罗本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门晓红;当代日本社会主义思潮[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W毨,
本文编号:1545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4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