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社会关系看社会风险控制
本文选题:国家—社会关系 切入点:社会风险 出处:《理论探讨》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风险不同于风险社会。社会风险能否控制取决于国家—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彼此的分工合作。在现代工业时代,弱国家强社会和强国家强社会是两种相对合理的国家—社会关系类型,这两种国家—社会关系类型在控制社会风险方面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必须从国家主义视角转换到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才能真正把握相对于国家存在的社会概念,换句话说,只有将国家置于社会之中,强调社会力量和行政力量并举才能解决社会风险控制问题。此外,还需要调整国家—社会关系中权力、资源、影响力等方面的占有格局,将营造"健全的社会"作为社会风险控制的目标。在此目标下,社会风险控制应坚持自主、责任、社会信任等三项基本价值原则。
[Abstract]:The social risk is different from the risk society. Social risk can be controlled depending on the national nature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mutual cooperation. In the modern industrial era, weak state strong society and a strong national society is the two social relationships relatively reasonable state types, social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countries - can effectively play a role in the control of social risks. This means that you must shift from the state perspective to the st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order to truly grasp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concepts relative to the country, in other words, the only country in society, emphasizing social power and administrative power simultaneously in order to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 of risk control. In addition, also need to adjust the state power. In social resources, influe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possession pattern, will create a "healthy society" as the social risk control goals. These goals, Social risk control should adhere to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value, such as autonomy,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trus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12&ZD09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顾青;;和谐社会和社会风险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白立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及现实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6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宋晓光;;R&D活动中的科技风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进程中的风险探析[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超;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齐天娇;创业者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志龙;风险社会治理下我国政府公共责任机制的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奥菲;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舒曼;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博文;;专业合作社经营中的风险控制探微[J];人民论坛;2013年05期
2 黄子坚;;反恐战斗风险控制之五重维度[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阿吾;风险控制与企业防火[J];安徽消防;2000年03期
4 武晓芬;莫呐;;风险控制视角下西南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思想战线;2012年05期
5 时晋;;美国公司法中的董事义务与风险控制——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审视与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6 李秋高;;风险控制法制化研究[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7 王荣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法律风险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2年01期
8 高俊娟;;论债权出资的风险控制机制[J];企业研究;2014年12期
9 吴鹏飞;完善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控制的法律思考[J];企业经济;2004年12期
10 沈逸;;上市公司高管的制度约束——以风险控制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赣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研究[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2 黄政;;化学品风险控制的政府责任[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张少红;;挂靠业务的风险控制[A];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中南区2002财会论文选[C];2002年
4 张银生;李富栓;;浅谈施工中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赵霞;;企业改制的风险控制及防范[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6 陈利红;;提认识 抓防范 盯过程 全面加强安全风险控制[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董斯姝;;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黄正荣;;工程系统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工程风险控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黄和;;浅谈危害辩识与风险控制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A];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新春;马亚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风险控制研究[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李中秋;风险控制是期货公司生命线[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亚丽;民生银行推出风险控制新举措[N];金融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孙来;风险控制是规范发展的牢固基石[N];金融时报;2003年
4 宋雪芬;健全完善的风险控制模式[N];期货日报;2003年
5 李晓海;决不放松加快有效发展和风险控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6 田永强 白卫红;农发行转型与风险控制文化塑造[N];金融时报;2006年
7 通讯员 查国;广药积极探索风险控制审计[N];黄冈日报;2010年
8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 杨玉俊;三种模式整合犯罪风险控制[N];检察日报;2011年
9 宋雪芬;抓“风险控制”主题 铺“稳步发展”之路 [N];期货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钟华;北京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三点要求强化风险控制[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代福;小企业互助融资与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传果;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邓可斌;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赵颖;企业信息化风险控制的审计监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栾天;Z公司风险控制部入职员工培训案例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卓文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马传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的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赵婷婷;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王书;建筑施工企业两层分离运营的风险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东;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刘崇勇;企业创新与风险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95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9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