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政治合法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23:19

  本文选题:卢梭 切入点:自然法 出处:《燕山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追寻政治合法性是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出的原因。政治合法性是建立在人民认可基础之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具有合法性的权力不同于强力、平等是判断政治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标准、自由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指导思想。社会契约论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政治合法性的逻辑推演过程。自然法是社会契约论的逻辑起点,,社会契约论是自然法的理论延伸,社会契约论奠定了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本文认为,卢梭的公意和人民主权思想是他建构政治合法性理论的两个基石。公意是着眼于公共利益之上的人们共同的意志,是全体人民共同参加的为实现公共利益所得的结果,公意奠定了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利益的满足、合法律性、有效性和合道义性四个方面。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并且为人民的“公意”所指导。人民主权的获得主要体现在法律的制定、政府官吏的任命即公共事务的表决上。政治合法性实现的必要性就在于人民掌握权力。 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卢梭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对法国18世纪的社会思想、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现代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意和人民主权思想是政治合法性形成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坚持主权在民原则,尊重公意,争取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政治认同,以此建构我国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坚实基础。
[Abstract]:The issue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ssue in Rousseau's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eek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is the reason of Rousseau's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Political legitimacy is the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based on the people's approval.The connotation of Rousseau's thought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mainly includes: the power with legitimacy is different from power, equality is the criterion to judge whether politics has legitimacy or not, and freedom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realize political legitimacy.The forming process of social contract theory is a logical deduction proces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Natural law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natural law,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has lai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thought of political legitimacy.This paper holds that Rousseau's general will and people's sovereignty are the two cornerstones of his theory of political legitimacy.Public will is the common will of people who focus on the public interest.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mon participation of all the peopl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of the common will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ests and the conformity of the law.There are four aspects of effectiveness and morality.People's sovereignty is the use of public will, is not transferable, indivisible.State sovereignty should belong to the people and be guided by the common will of the people.The acquisition of people's sovereign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making of laws and the appointment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that is, the voting of public affairs.The necessity of realiz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lies in the power of the people.Rousseau's thought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Rousseau's thought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equality lashed out at feudal autocracy 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rench social ideology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French bourgeois Revolution in 178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odern political legitimacy.Therefor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overeignty in the people, respect the common will, and strive for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so as to construct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of our government.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贺;谈火生;;卢梭的中国面孔——中国卢梭研究百年述评[J];政治思想史;2010年01期

2 李石;;卢梭的自由理论:批评与辩护[J];政治思想史;2011年02期

3 王时中;;论政治正当性的重建难题——以阿尔都塞对卢梭的批评为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4期

4 荣之君;曹琪;;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学说的浅析与比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亚楠;冯鹏;;卢梭法律思想的形态和价值追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施京吾;;从历史实践看民主与专制的关系[J];炎黄春秋;2011年05期

7 张笑笑;陈福昊;;从人性角度探析卢梭的共和思想[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8 徐逢;;卢梭不用咆哮体[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1年08期

9 连芙蓉;;对人类合理生存秩序的不同诉求——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论之比较[J];学理论;2011年21期

10 颜德如;韩丽群;;被逐渐放逐的卢梭:以梁启超的认知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全成;;论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国家权力理论之分野[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崔梅;;孟子伦理思想与卢梭伦理思想的相同点[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李贤智;杨汉麟;;浅析卢梭《爱弥儿》中的教师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安荣;张万波;;卢梭《爱弥尔》中的情感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萧延中;;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吴宗泉;;卢梭的教师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梁晓杰;;农民教育布尔乔亚——卢梭与农民的现代道德主体性[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是是非非话卢梭[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孙传钊(书评人);从阐释到再创造:《卢梭问题》中关于责任伦理的论述[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尔为;卢梭研究中别开生面的“演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李秀梅;法律首先制约政府[N];检察日报;2000年

5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 张书彬;自由的心灵 诗般的情感[N];美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郭毅;哈尔滨两特大事故曝公意险缺陷[N];法制日报;2009年

7 布谷;一部明信片辑成的传记[N];中国保险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刘悠扬;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卢梭[N];深圳商报;2007年

9 田华;情感,应贯穿教育始终[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李宇先;人类为何会有不平等[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丹;卢梭政府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华仔;“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与和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中英伦葩;让·雅克卢梭《遐思录》中的水与山及其道家思想[D];武汉大学;2010年

4 麻莉;断裂的琉璃[D];复旦大学;2008年

5 汪炜;卢梭与Narcisse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6 曾誉铭;自由与德性[D];复旦大学;2006年

7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万军;马克思对卢梭“公意”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波;卢梭公意思想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博;公意帝国[D];西南大学;2011年

4 田文远;论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忠波;卢梭公意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马衍明;自然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牛媛媛;卢梭教育思想中的几个理论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储树春;从自然状态到和谐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麻莉;对卢梭语言观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28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8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