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圣贤与天下: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轴心突破”——评林存光教授《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09:38

  本文选题:古典政治哲学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参考:《管子学刊》2014年04期


【摘要】:正林存光教授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颇富盛名的"刘泽华学派"或"王权主义学派"中较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尤其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方面可谓独树一帜,正如李振宏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一文中所说,林教授"把政治哲学研究学理化而真正提升到哲学的水平"[1]。如所周知,先秦儒、墨、道、法是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四大宗派,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古典的",乃意指他们开创和奠基了四种极富超越且具有恒久
[Abstract]:Professor Zhenglin Cunguang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the "Liu Zehua School" or "Wang Quan School", which is quite famo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As Mr. Li Zhenhong said in "the Wang Quan School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Professor Lin "raised the stud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o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1].As is well known, the Confucianism, Mohism, Taoism and Dharma in the Pre-Qin Dynasty are the four major school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litical thought. The reason why they called them "classical" means that they created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our kinds of extremely rich transcendence and lasting.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振宏;;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J];文史哲;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耀南;;论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崔永东;;试析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6 关健英;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内涵[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杨亮军;;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整合——论梁启超的民权观[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8 郑师渠;;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崔清田;;关于张东荪的“逻辑与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10 王达三;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论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广志;;略论周人的“德治”与“民本”思想[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叶海波;吴丹;;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主理念[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3 董希文;;中国古代文学文本观念的另类表达[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4 徐铭青;;关于“人类依水而居策略”的提纲[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汲广林;《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艳艳;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喜妮;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孔令俊;《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蓓蓓;荀子社会秩序思想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存光;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论[J];管子学刊;1995年03期

2 刘泽华;王连升;;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J];教学与研究;1979年02期

3 刘泽华;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和整体研究[J];历史教学;2001年08期

4 刘泽华;;传统政治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J];南开学报;2006年05期

5 刘泽华;范思;;治史观念与方法经验琐谈——刘泽华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2期

6 刘泽华;;从春秋战国封建主形成看政治的决定作用[J];历史研究;1986年06期

7 张分田;;完善事实陈述的主要途径——涉及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治学心得[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陈寒鸣;;直视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著作——张分田教授《中国帝王观念》读后[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3期

9 葛荃;逯鹰;;论传统儒学的现代宿命——兼及新保守主义批判[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林存光;;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梁涛儒家道统论的“国学观”[J];学术界;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荣明;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199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德先;;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J];理论探讨;2012年03期

2 曾誉铭;;无辜的谎言:浅论隐喻与古典政治哲学[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3 林存光;;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纲——一项基于中西比较视角的审视与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邵晖;;列奥·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哲学[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朱琦;;古典政治哲学与灵魂教育[J];人文杂志;2014年01期

6 包利民;万绍和;;政治之为一种责任——古典政治哲学的启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马云志;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主题[J];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8 武晓霞;;破解我们时代危机之道——施特劳斯对古典政治哲学的追寻[J];改革与开放;2011年20期

9 马俊峰;美好生活、政治与现代性——古典政治哲学的嬗变及其意义[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1期

10 化涛;;论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政权合法性问题[J];晋阳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任剑涛;以尊严论宪政[N];经济观察报;2013年

2 特约撰稿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副总编辑 赵卜慧;尊严到底有多大的“平衡力”?[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3 李荣山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世俗心灵的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胡水君;自然权利与仁义道德的衔接[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俊峰;真正的政治:回答一种生活方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维伟;正义与人伦[D];兰州大学;2006年

3 马莉雅;审视施特劳斯虚无主义的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4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