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性:转型期中国有效治理的一个维度研究
本文选题:国家自主性 + 社会中心论 ; 参考:《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转型期中国的有效治理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回归国家学派提出的国家自主性理论作为理解国家和社会关系新的范式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批判社会中心论作为支持理论的回归国家学派提出了国家可能做出摆脱其统治阶层的国家自主性行为,国家自主性以相对性和动态发展性为主要特征。国家自主性理论经常面临着来自社会中心论的挑战,而国家自主性理论自身也存在着诸如概念界定不清、推演过于绝对等缺陷。对于国家自主性理论的中国发展道路来说,当前转型期中国国家自主性经常表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政治现代化是构建合理限度的国家自主性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隔离性的政治体制、打造嵌入性的社会组织和追求国家自主与社会自主的均衡作为转型期中国有效治理可能的路径选择。
[Abstract]:Effective governance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theory of national autonomy put forward by the school of returning to the state as a new paradigm of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provides us with a new angle of view to study this issue.The school of returning to the state, which regards critical social centralism as the supporting theory, puts forward that the state may make the behavior of state autonomy to get rid of its ruling clas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 autonomy are relativity and dynamic development.The theory of national autonomy often faces the challenge from the theory of social centrism,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autonomy itself also has some defects such as unclear definition of concept, too absolute deduction and so on.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theory of national autonomy, China's national autonomy in the current transition period often shows a state of imbalance, an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uilding a reasonable limit of national autonomy.It is suggested that constructing a segregated political system, creating embedded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ursuing the balance between national autonomy and social autonomy are the possible paths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放;对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处境之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光银;转型期中国工人形象及其未来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3 范炜烽;;论转型期中国政府职能制度变迁的条件初探[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4 萧功秦;改革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类型分化[J];探索与争鸣;1994年08期
5 汪永成;论社会转型期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目标[J];理论与改革;1996年10期
6 申永丰;;转型期中国公共决策的利益冲突[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萧功秦;改革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类型分化[J];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05期
8 严振书;庄立铭;;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的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范炜烽;;试论转型期中国政府职能制度变迁的评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12期
10 邹海蓉;;转型期中国中产阶层成长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申永丰;;转型期中国公共决策的利益整合[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2 张纯;;迁居看转型期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演变[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传伟;;论社会转型期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唐小林;转型期中国的坚实叙事[N];光明日报;2014年
2 王立波 王志刚 朱碧明 整理;转型期中国消费者特色行为逻辑[N];济南日报;2011年
3 张兴祥;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汪仲启;转型期中国文化生态:我们能继承什么?[N];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储蓄经济模式对转型期中国更有利[N];证券时报;2013年
6 特约评论员 汤嘉琛;春运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缩影[N];现代物流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国栋;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盟;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风险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3 杨军彦;转型期中国社会危机及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李长宏;转型期中国反腐败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申永丰;转型期中国公共决策的利益冲突与整合[D];湘潭大学;2006年
6 唐爱云;社会发展代价论与转型期中国[D];新疆大学;2007年
7 赵怡虹;转型期中国行业协会在市场机制中的职能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张世俊;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69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6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