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的儒学解读——儒家天下观与当今社会的会通及其现代转型
本文选题:社会管理创新 + 儒家天下观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对于"社会"的不同解读将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及其价值目标。以国家与社会对立两分的模式来解读"社会",容易使当下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陷于某种理论困境。会通儒家天下观关于社会是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生活世界共同体、社会与国家存有主导与客从的一体关系、社会管理的途径旨在建构实现公平正义的礼法措施的思想资源,强化国家在公共领域的服务能力,提升和优化社会现代化进程,将成为创新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路径。
[Abstract]: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society" will form different measures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their value objectives. To interpret "society" in the mode of state and society antagonism, it is easy to put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some kind of theoretical dilemma. The Confucian view of the world is that society is a world community with self-improvement ability,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have a leading and customer-oriented relationship. The way of social management is to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of the measures of etiquette and law to realize fairness and justice.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ervice capacity in the public sphere and promoting and optimiz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innovate 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杭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2 孙立平;;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3 李佃来;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J];哲学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7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9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10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竞业;;“社会管理”概念的阐释与重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郭渊;;海外华人与中国传统文化[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立光;;汉画像“鸟啄鱼”图像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慧;我国环境NGO的发展与完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J];东南学术;1999年05期
2 杨敏;;“国家—社会”的中国理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创新[J];河北学刊;2011年02期
3 杜赞奇,罗红光;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J];社会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郑杭生;[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德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管窥[J];原道;2008年00期
2 刁建欣;;公平:永无止境的追求——浅谈社会主义公平与资本主义公平[J];时代人物;2007年12期
3 卢倩;;公民权利视角下的分配公平正义[J];学理论;2010年29期
4 杜万松;;公平正义:公共行政的价值定位及其实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5 孙蚌珠;项国;;对“正义在于应得”观念的挑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8期
6 郑谦;;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探讨[J];兰州学刊;2009年09期
7 赵秀玲;;从“民惟邦本”到“执政为民”:路径、理念和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赵敏;;建构“公平正义”的政治合法性基础[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永锐;;论罗尔斯的“未知之幕”与“原初状态”[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10 徐广东;;公共行政的价值及其范式的转换[J];学术交流;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吕晓明;;公平正义价值的确立[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袁峰;;公平正义的理念与政府公共职能的配置[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3 沈健;;序[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4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论文提要[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6 刘晓晖;;浅谈亚当斯公平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寓意及借鉴[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林美锋;;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第三部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春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行为方式和建构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玉成;确立辩证的公平正义观[N];文汇报;2007年
2 闻红;中德学者研讨社会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基石[N];湖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方兴业;和谐社会前提是公平正义[N];深圳特区报;2005年
5 庞元正;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N];人民日报;2005年
6 徐浩然 王子龙;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N];安阳日报;2006年
7 李永海;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灵魂[N];工人日报;2005年
8 马继东;公平正义:引领和谐社会构建[N];辽宁日报;2005年
9 时希平 纪伟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进国 作者单位:白银市一中;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白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姚选民;罗尔斯政治秩序观问题: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问题化理论处理[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鹏;论网络民主及其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瑞鹏;作为公平的正义[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素兰;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3年
4 汪尊鑫;公平正义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雷清海;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蒋分田;罗尔斯的和谐社会思想的演变及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定友;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赵文静;中国儒家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理论之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张霞;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6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0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