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赋人权到人赋人权——康德权利话语的倒转意义与内在困境
本文选题:康德 + 权利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主要奠基人,康德的权利话语呈现出革命性与局限性的张力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构成黑格尔、马克思力图超越康德而走向现实解放的批判起点,而且构成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囿于"人性"的苍蝇瓶却又不断撞击瓶体的逻辑基础。就革命性而言,康德认为天(自然)并不能为人的权利奠基,因为自然是与人的感觉、情欲相通的必然性的代名词,而人的本质却在于理性。理性不仅为自然而且为道德立法,作为自由存在者的人能够按照理性的形式确立起普遍道德法则,从而赋予人自己以权利。就局限性而言,康德的形而上学思维逻辑忽视了权利特别是政治权利的极度复杂性,从而在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将人抽象为无差别的一般理性,最终造成其权利话语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Abstract]:As the main founder of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Kant's right discourse presents a revolutionary and limited tension structure, which not only constitutes Hegel, but also Marx tries to transcend Kant and move towards the critical starting point of realistic liberation. Moreover, it constitutes the 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fly bottle which is confined to human nature in modern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constantly impinges on the bottle body. As far as revolution is concerned, Kant believes that nature canno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 for nature is synonymous with human feeling and necessity, while human nature lies in reason. Reason is not only for nature but also for moral legislation. People who are free exist can establish universal moral law 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reason and thus endow themselves with rights. As far as limitation is concerned, Kant's metaphysical thinking logic neglects the extreme complexity of rights, especially political rights, so that he not only establishes the subject status of man, but also abstracts him as a general reason without distinction. Finally, it leads to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which can not be overcome by the discourse of right.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516.31;D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双成;巩万成;;王阳明“良知”与康德“自由意志”比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邓晓芒 ,思远;“角色意识”与“倡优意识”——关于中西哲学的通信[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4期
3 张典;;阿多诺论述康德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珍璐;;孔子与康德主体性德育精神之比较[J];教师;2010年02期
5 张耀影;;浅析康德道德哲学的内涵及其现代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薛霜雨;;试论康德的人性与“原罪”学说[J];宗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7 李天莉;;试析黑格尔的权利观[J];前沿;2007年02期
8 管小其;;启蒙定界:康德启蒙观的革命性意义[J];求是学刊;2009年01期
9 季雨;;形而上的追求与人性的悖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自由意志思想论析[J];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10 马建省;;自由与责任——浅析康德的责任观[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镇远;;解读康德对“上帝”理念的批判[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旭;;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的道德与政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江怡;;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月如;;论康德的自然意图论[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剑澜;;康德的启蒙之问[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韩东晖;;划界与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与《逻辑哲学论》比论[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开会;;认识你自己——利科的自我观解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大为;德国康德哲学研究的近况[N];光明日报;2004年
2 王建军;康德 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桥梁[N];天津日报;2004年
3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德性的主体性与普遍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陈嘉明;康德的现代性哲学[N];光明日报;2004年
5 刘淡;康德:书斋里的人类立法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余s,
本文编号:1852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52875.html